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是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粒子加速器有用于电视的阴极射线管及X光管等设施。是探索原子核和粒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实际应用。 自E·卢瑟福1919年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来的α射线轰击氮原子首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转变以后,物理学家就认识到,要想认识原子核必须和粒子进行同步的研究。这是应用粒子加速器[1] 发现了绝大部分新的超铀元素和合成的上千种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高能加速器的发展又使人们发现包括重子、介子、轻子和各种共振态粒子在内的几百种粒子。
粒子加速器的结构一般包括3个主要部分 :
①粒子源,用以提供所需加速的粒子,有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以及重离子等等。
②真空加速系统,其中有一定形态的加速电场,并且为了使粒子在不受空气中的分子散射的条件下加速 ,整个系统放在真空度极高的真空室内。
③导引、聚焦系统,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来引导并约束被加速的粒子束,使之沿预定轨道接受电场的加速。所有这些都要求高、精、尖技术的综合和配合。
加速器的效能指标是粒子所能达到的能量和粒子流的强度(流强)。按照粒子能量的大小,加速器可分为低能加速器(能量小于10^8eV)、中能加速器(能量在10^8~10^9eV)、高能加速器(能量在10^9~10^12eV)和超高能加速器(能量在10^12eV以上)。低能和中能加速器[2] 主要用于各种实际应用。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