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应用于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AT)中的扫描仪可产生X光,这是一种强大的电磁能。X光的光子与普通可见光的光子基本相同,但是它们携带的能量更多。这种较高的能量水平可以使X光直接穿过人体大多数的软组织(请参阅X光浅说以了解X光穿透软组织的原理,以及X光机是如何产生X光光子的)。 常规的X光成像技术利用的是光影原理。从人体一侧照射“光线”,此时,人体另一侧的胶片可记录骨骼的轮廓。
放射医学技术人员常常在另一个隔开的房间内对CT仪器进行操作,以免反复暴露在辐射下。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以螺旋式的运动路线记录X光断层的信息。计算机可调整X光的强度,以最适合的功率对每种类型的组织进行扫描。患者完全通过仪器后,计算机将所有的扫描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详细的人体影像。当然,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对整个身体进行扫描。更多的时候,医生会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扫描。 由于CT扫描仪是全角度地对人体逐个断层依次进行扫描,它所收集的信息比传统X光扫描要全面得多。如今,医生们将CT扫描仪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头部创伤、癌症和骨质疏松症。在现代医学中,它们的价值不可估量。
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
2 起源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种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 ,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因此,亨斯费尔德和科马克共同获取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3 对人体的伤害
CT扫描射线对人体有伤害,但它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专家认为跟接触的射线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医用射线主要有Χ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其中以Χ射线最常见,如普通Χ光、CT、造影与介入治疗和放疗用的Χ刀等。γ射线主要用于ECT和放疗设备。比较而言,Χ射线损害较大,γ射线次之,β射线最弱。而且Χ射线根据频率的不同有软硬射线之分,硬射线易穿透人体,而软射线易被人体吸收,故损害较大。Χ光拍片常包含软硬射线,CT管电压高,而且有准直器可以滤过软射线。
辐射损伤跟剂量成正比,剂量越大损害就越大。一般而言,医用射线都比较安全,除治疗用射线需谨慎外,诊断用射线都是安全的、可以接受的,比如说拍个Χ光、做个CT等都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就检查来说,Χ光拍片剂量最低,然后是CT和造影。专家提醒医用射线应用需根据病情需要,切不可来个全身拍片体检、CT全身扫描,这样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的剂量对人体损伤很大。[2]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