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环保 > 正文

土壤检测 又名:土壤环境监测

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其一般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土壤组成

  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成的。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仪分好多种

  1.土壤前处理

  土壤取样器|土壤振筛仪|环刀|土壤筛|土壤溶液取样器

  2.土壤养分

  土壤EC计

  土壤EC计

  土壤EC计|土壤养分速测仪|台式近红外土壤养分速测仪|手持式土壤养分速测仪|尼龙筛|定氮仪|离子计|PH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铭空心阴极灯|乙块钢瓶|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测汞仪|滴定仪

  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土壤盐分测定仪

  3.土壤水分

  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定时定位土壤水分速测仪|便携式土壤墒情测定仪|GPS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

  无线墒情监测系统|剖面水分监测系统|烘干法红外水分测试仪|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土壤粉碎机|水分铝盒|硅胶|干燥器

  4.土壤硬度

  数字式土壤硬度计|指针式土壤硬度计|土壤紧实度测定仪|GPS土壤紧实度测定仪

  5.土壤酸碱度

  土壤ph计|指针式土壤酸度计|数字式土壤酸度计

  zd-05土壤酸度计

  zd-05土壤酸度计

  土壤相关检测方法

  1【PH】森林土壤PH测定LY/T1239-1999

  2------【总铬】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GB/T17137-1997

  3【铜】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7

  4------【锌】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

  5【铅】固体废物

  6------【镉】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7

  7【镍】固体废物镍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15555.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

  8------【氟化物】固体废物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555.11-1995

  离子选择电极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2年

  9【六价铬】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4-1995

  10------【硫化物】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总局1989年

  11【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编辑

  目前,中国关于土壤环境监测的标准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一般土壤监测可以分为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

  布点采样和样品制备

  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和确定监测项目及样品数量)提供依据,前期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行。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样品流转

  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样品保存

  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径分类保存。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预留样品

  预留样品在样品库造册保存。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待测定全部完成数据报出后,也移交样品库保存。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预留样品一般保留2年。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般要永久保存。

  土壤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表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表

  特定项目: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见右图。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分析方法和报告

  分析方法

  第一方法: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

  第二方法:由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

  第三方法: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但应作标准样品验证或比对实验,其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不低于相应的通用方法要求水平或待测物准确定量的要求。

  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实验室名称,报告编号,报告每页和总页数标识,采样地点名称,采样时间、分析时间,检测方法,监测依据,评价标准,监测数据,单项评价,总体结论,监测仪器编号,检出限(未检出时需列出),采样点示意图,采样(委托)者,分析者,报告编制、复核、审核和签发者及时间等内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