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人工智能 > 正文

OpenAI

       OpenAI和谷歌、苹果、IBM等知名公司创办的其它一系列项目一道探索先进计算机技术,解决面部识别或语言翻译等问题。

       2015年,OpenAI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彼得·泰尔(Peter Thiel)和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等六人联合创办,最初为非营利性机构。

       2018年,马斯克宣布退出。

       2019年,OpenAI宣布重组为一家“有限营利(capped-profit)企业”,并接受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双方表示将合作替Azure云端平台服务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2022年11月30日,OpenAI上线了人工智能新模型ChatGPT。

       2023年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

       2024年1月11日,OpenAI 官方发布GPT Store。

公司简介

       OpenAI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会和谷歌、苹果、IBM等知名公司创办的其它一系列项目一道探索先进计算机技术,解决面部识别或语言翻译等问题。

发展历程

       2015年12月12日,非盈利性的人工智能项目—OpenAI宣布正式启动,Y Combinator 总裁 Sam Altman 和特斯拉 CEOElonMusk 将共同担任 OpenAI 的联席主席。作为一个非盈利性人工智能项目,OpenAI 的使命是 “推动数字智能的发展,同时不被财务回报所限制,从而造福整个人类”。OpenAI 获得的投资承诺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资金提供方包括 Sam Altman、Elon Musk、PayPal 联合创始人 Peter Thiel、LinkedIn 联合创始人 Reid Hoffman、AWS、Infosys 和 YC Research 等。

       2017年5月,OpenAI发布了一款能在“观看”人类搭积木后模仿这一行为的机器人

       2017年8月12日,在Dota 2国际邀请赛上Open AI公司的机器人在Dota2 1v1比赛中战胜了Dota人类顶级职业玩家Dendi。

       2018年,马斯克宣布退出。

       2019年,OpenAI宣布重组为一家“有限营利(capped-profit)企业”,并接受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双方表示将合作替Azure云端平台服务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2021年1月7日,旧金山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系统,能根据短文本来生成图像。OpenAI在官方博客中表示,这个新系统名为DALL-E,名称来源于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和皮克斯的机器人英雄瓦力(WALL-E)的结合。新系统展示了“为一系列广泛的概念”创造图像的能力,创作的作品包括牛油果形状的扶手椅等。

       2022年11月30日,OpenAI上线了人工智能新模型ChatGPT。

       2023年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GPT-4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飞跃式提升:强大的识图能力;文字输入限制提升至2.5万字;回答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够生成歌词、创意文本,实现风格变化。实验表明,GPT-4在各种专业测试和学术基准上的表现优良,例如,它通过了模拟律师考试,且分数在应试者的前10%左右。

       2023年11月7日,OpenAI举行首届开发者大会,会上宣布了GPT-4、ChatGPT的重磅更新,推出了新模型GPT-4 Turbo、可以定制个人版本ChatGPT的平台;推出了自定义GPT,并命名为GPTs,还发布了专门用于创建、管理和自定义聊天机器人的GPT Builder;此外,OpenAI开放了GPT-4 vision(视觉)、Code interpreter(代码)、DALLE-3(图像)、TTS(语音)的API,并且新推出了Assistants API,本月还将推出GPT Store(GPT商店)。

       2023年11月20日,OpenAI董事会不顾投资者要求恢复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CEO和董事职位的呼声,聘请了亚马逊公司旗下游戏流媒体网站Twitch联合创始人、前CEO埃米特•希尔(Emmett Shear)担任临时CEO。

       2023年11月22日,OpenAI宣布,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将重返公司担任CEO,并组建由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Larry Summers和Adam D"Angelo组成的新董事会。

       2024年1月11日,OpenAI 官方发布GPT Store。

主要产品

       OpenAI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自然语言处理类产品

       ChatGPT: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功能描述:ChatGPT是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不仅能够进行流畅的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可以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等任务。

二、图像生成与识别类产品

       DALL-E系列(如DALL-E、DALL-E 2):

       DALL-E发布时间较早,而DALL-E 2在后续推出。

       功能描述:这是一个文本生成图像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描述生成相应的图像,为艺术创作和图像设计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三、语音识别类产品

       Whisper:

       发布时间:2022年9月。

       功能描述:Whisper是一个自动语音识别系统,它能够将语音转换成文本,支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识别,为语音转写和翻译等应用提供了便利。

四、开发工具与API

       OpenAI API:

       功能描述:OpenAI提供API服务,允许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中使用OpenAI的模型和功能。这包括接入ChatGPT、DALL-E等模型的能力,为开发者的应用增添智能功能。

五、其他重要模型和应用

       GPT系列模型(如GPT-3、GPT-4):

       功能描述:GPT系列是一系列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们具备强大的文本生成、摘要、翻译等功能。这些模型虽不直接作为产品面向用户,但它们是OpenAI其他产品和应用的核心基础。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产品和功能是基于截至知识更新日期前的信息。由于OpenAI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因此建议关注其官方网站以获取最新产品信息。

       此外,OpenAI还有诸如Codex(用于代码生成的模型)、Gym(强化学习算法工具包)等其他专业领域的工具和产品,这些主要面向开发者和研究者提供服务。由于OpenAI的产品线不断扩展和更新,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

机器人

       OpenAI在机器人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布局,以下是关于OpenAI机器人的详细介绍:

一、Open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OpenAI不仅致力于AI模型的研发,还积极将AI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

       OpenAI通过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多家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二、OpenAI支持的机器人项目

       Figure AI:OpenAI与Figure AI合作,推出了具备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和Figure 02。这些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完整的对话,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和意图,并执行相应的动作。

       1X Technologies:OpenAI投资了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1X Technologies,帮助其将GPT系列模型融合到机器人中,以增强拟人化能力。

       Physical Intelligence:OpenAI还投资了AI创企Physical Intelligence,该公司计划创建可以为各类机器人和机器添加高级智能的软件,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三、OpenAI机器人技术的特点

       高度智能化OpenAI的机器人技术结合了最新的AI模型,使得机器人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视觉推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执行复杂任务并不断优化自身性能。

       多模态交互:OpenAI的机器人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包括语音、视觉和文本等,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加自然、流畅的互动。

       广泛应用场景:OpenAI的机器人技术可以应用于制造业、医疗、服务业、物流等多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OpenAI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宽,OpenAI的机器人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OpenAI将继续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探索,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OpenAI在机器人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布局,其机器人技术结合了最新的AI模型,具备高度智能化、多模态交互和广泛应用场景等特点。未来,OpenAI的机器人技术有望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