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甘肃水利志 > 列表
甘肃水利志 共有 1120 个词条内容

二、主要河段水质状况

    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三、地下水水质状况

    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价分为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中游地区及长江流域“徽成”盆地共五个平原区单元。通过全省五个平原区单元的44眼地下水观测井(其中内陆河流域28眼;黄河流域5眼;长江流域11眼)的井水监测资料,可以看...[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四、河流泥沙

    (一)含沙量根据全省31个泥沙代表站共1138站年的泥沙资料推算:全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19.4千克,黄河流域含沙量最大,每立方米39.3千克;长江流域次之,每立方米4.20千克;内陆河流域最小,每立方米2.25千克。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含...[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五、废污水排放量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发布的《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1995—2007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由9.16亿吨减少到8.94亿吨。13年间,全省年废污水排放量有增有减,但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2003年全省年废污水排放量最大,为11.47亿吨;2007年全省年...[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现状供水量2007年全省总供水量123.10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76.57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3.3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3.15亿立方米。按供水工程类型分,其中蓄水工程34.31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1.46亿立方米;提水工程16.86亿立方米;从黄河流域调...[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1990—2007年供用水变化情况

    (一)供水量变化情况1990—2007年,全省供水水量由110.21亿立方米增加到123.10亿立方米,增加了12.89亿立方米,17年间年均增长率0.69%。从三大流域来看,内陆河流域由70.38亿立方米增加到76.57亿立方米,增加了5.61亿立方米,年均供水增长率为0...[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水行政管理机构

    根据《水法》要求,1988年省政府《关于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问题的通知》,明确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为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承担起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的职能。之后,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水法》宣传教育为...[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流域管理机构

    根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新《水法》的规定,结合水资源管理实际,甘肃省积极探索和推进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陆河流域管理机构。1998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编委通知,将原隶属酒泉地区管...[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的成熟经验,并被水利部积极推广和探索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其宗旨是对行政区域内的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水...[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取水许可制度的建立

    1988年国家颁布实施的《水法》,首次确立了取水许可制度。《水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1993年,国务院第119号令发布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定了取水许可的实施...[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