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甘肃水利志 > 列表
甘肃水利志 共有 1120 个词条内容

一、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为实现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2002年3月水利部根据甘肃省水利厅的请示正式批复张掖市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2002年12月水利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批复了《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试点期间张掖市从明晰水...[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2003年10月,水利部在张掖市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之后,从甘肃省实际出发,按照“水系相对独立,工程设施较好,供需矛盾突出,管理水平较强”的原则,2004年4月省水利厅确定陇西、华亭、民勤、凉州、玉门、瓜州、金塔、...[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开展水资源评价,制订中长期供求计划

    1990年,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工作,调查全省分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需求管理潜力等,明确水文循环的相关指标,评估不同发展目标的用水需求。2002年...[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开展排污口调查,制订水功能区划

    按照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以入河排污口管理和取水许可管理为手段,实施排污总量控制,逐步落实限制总量,改善和保护水资源质量的水资源保护总体思路,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和水功能区划定工作。1997年,为了查清全省入河排污口...[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三、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订用水定额

    2000年省水利厅会同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开展了全省节约用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以甘政发〔2002〕59号文正式批转实施《甘肃省节约用水发展规划》,规划按照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四、加强水资源信息共享工作

    1991年省水利厅组织试编了第一期《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从1994年开始逐年编发《甘肃省水资源公报》,部分流域机构、市、县开始尝试编发区域内《水资源公报》,从1997年开始编发《水环境质量状况月报》、《重要河流重点河段水质...[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抗旱防汛机构

    (一)省级抗旱防汛机构1955年5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成立省防汛指挥部,由省农林厅、省民政厅、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气象局、省邮电局、省保险公司、兰州人民政府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防汛指挥部,省长或分管副省...[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抗旱防汛队伍

    (一)抗旱服务组织抗旱服务组织为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在发生干旱时为农业生产或人畜饮水提供抗旱服务的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水利部门组建,也包括村社集体、农户联合组建。1991年,国家防旱抗旱办公室...[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一、抗旱防汛经费

    甘肃省的抗旱防汛经费列支,由于省内财力不足,财政预算很少,一般情况下,省级财政每年预留抗旱经费100万元,防汛经费300万元,只有在遇有较大旱情和汛情时,省财政才会加大资金投入,如1995年大旱,省财政拿出抗旱补助费865万元,较往年...[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

二、防汛物资储备

    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防汛物资储备体系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以计划供给方式储备,省级防汛部门每年储备的防汛物资主要有:汽油、柴油各2500吨、铅丝350吨、桩木1000方、草袋10万条。这种方式虽然使用方便,但物资积压严重,易造成...[继续阅读]

甘肃水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