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哲学史 > 列表
中华哲学史 共有 47 个词条内容

第六节 非命

    针对儒家的“知命” (尽人事知天命)思想,墨子提出了非命。所谓非命,就是不要过于相信命运,而是要相信事在人为。墨子看来,命定论阻碍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导致民众不作为,甚至使人放纵淫逸,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墨子既然提出天志...[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七节 附宋钘

    宋钘,又称宋子、宋牼、宋荣子,宋国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70年,卒于公元前291年。宋钘是宋尹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宋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宋子》共十八篇,到隋唐时期就已全部逸失,我们只能从先秦诸子...[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一节 为我

    杨朱提倡的为我,并不是说人要仅为自己考虑,它实际上是一种互不侵犯的思想。杨朱的为我,提倡严格自己和别人之间的界限,杜绝侵夺之心。“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列子·杨朱》 )就是说如果拔...[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二节 论生死

    对于生死,杨朱有这样的见解: 人不必追求长寿永生,也不必追求快速死亡,寿命的长短任其自然发展就好,关键是要在活着的时候及时享乐。杨朱谈到,无论贤愚贵贱,死后都变成一堆尸骨而已。所以要追求今生的体验,不要花费功夫顾及...[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三节 论名声

    杨朱对名声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被问及人们为何不断追求名声时,杨朱回答说,人们追求名声是用来发财、做官、获得死后丧事的荣耀以及让子孙继续获利的。但是在他看来,这些好处不一定能够得到,而追求名声时所受的损害相比起来...[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四节 享乐

    对生死、名声有了如此见解之后,杨朱便建立了一套人生观念,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及时合理享乐。在记载杨朱言论的古籍中,有很多篇幅都是杨朱劝导人们在有生之年及时享乐。杨朱借管仲和晏婴的对话讲述了自己的养生(滋养生命)之道...[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一节 农战

    商君能够使秦国强盛,其首要原因就是提倡农战。所谓农战就是致力于发展农业和军事。商君为什么提出如此主张呢? 在他看来,农业是国家富裕的基础,军事是国家的保障,二者是治理国家最应重视的两个方面。“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二节 弱民

    所谓弱民就是减少民众获得的利益。在商君看来,国家的强弱和民众获得利益的多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为了让国家强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民众减少获利。商君给出了提倡弱民的理由。“故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三节 更法

    所谓更法就是变更法令 (并非现在所指的具体法律条文,而是指礼制法度,也统指德治、法治等治国方略) ,上文中讲到的农战和弱民,都是商君在变更法令时提出的新的治国思路。商君推行变法时,其主张招致了秦国世族名臣甘龙、杜挚...[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

第一节 性善

    这里所谓的性,指的是人的先天本性。孟子所谓的性善就是说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善良的。在孟子之前,也有一些谈论本性的言论。孔子说: “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就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孔子没有说相近的本性是什么...[继续阅读]

中华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