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必具载体而存,那么随文的演进,载体也会有所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从蒙昧无知进化到感悟而知,于是就产生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书的载体是物质,最初人们只能简单地向自然界固有的物质索取,从麻、木、岩石壁,以至利用陶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文必具载体而存,那么随文的演进,载体也会有所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从蒙昧无知进化到感悟而知,于是就产生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书的载体是物质,最初人们只能简单地向自然界固有的物质索取,从麻、木、岩石壁,以至利用陶土、...[继续阅读]
最初,先人只是利用石刀、石斧等简单的工具进行刀刻斧斫的简便手艺制成书的载体。以后有用笔在陶、龟甲上用红黑两色描涂后刻写,也有先刻后描涂的,陶文写或刻都须经过火烧后制成硬质载体。甲骨也有制作顺序,先将龟甲壳和腹...[继续阅读]
1957年5月8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砖瓦厂的工人挖土时,在深层土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不完整的石墓。陕西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前来清理文物时,发现有一叠古纸黏附在三弦钮铜镜下,色泽为浅褐色。这些古纸是在灞桥地区发现的,因此被命...[继续阅读]
蔡伦虽不是纸的发明者,却是造纸技术的改进者。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用麻、破布、渔网、还有树皮为原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东汉生产的麻纸,获得官方认同,并加以推广使用,提高质量后的麻纸普遍地进入平常百姓的生...[继续阅读]
到了东汉献帝时期(189~220年),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涌现出许多造纸能手,左伯就是继蔡伦之后的又一位造纸改革家。他造出粗细纸张10多种。左伯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但原料并没有改变,依旧是麻料,只是进一步提高了造纸技术...[继续阅读]
卷轴装书是在卷子书基础上发展的,出现在东汉末期(公元200年),经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到五代末、宋初才消失,历时750年。卷轴装是最初的书籍装帧形式之一,它已经有装帧材料与装帧工艺这两个特征。当时手抄本的卷轴装材料结构有...[继续阅读]
当手写的卷轴装流通在社会上让广大读者使用时,人们渐渐发觉阅读卷轴装书时打开卷轴仅仅是卷中的一部分,读完一部分后,把它卷进接着往下再舒展出下一部分,实际阅读的视角宽度是有限的,一般在六七寸(双页)之间。根据读书实践...[继续阅读]
旋风装最初见于唐代的《刊谬补缺切韵》一书。历史上每一种书籍形式的出现总是与上一种书籍形式有着内外的联系,旋风装也不例外。旋风装书从外观上看和卷轴装书是完全相似的,但把旋风装书打开阅读,就发觉和卷轴装书完全不...[继续阅读]
蝴蝶装书出现在五代,盛行于宋代,是在经折书之后的以册页为形式的最早的书籍装帧之一。当时最受写书人喜爱的、印刷效果最好的是麻纸、皮纸、宣纸和澄心堂纸,尤其是宣纸、澄心堂纸在五代已是名扬天下的优良纸张,宣纸还享有...[继续阅读]
包背装出现在南宋后期,元代时期有很大发展。包背装一出现即被广泛采用,一些经典巨著都采用了包背装的装帧形式。元代刻书盛行,使中国造纸业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用纸原料产地、品种、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方面...[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