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破坏及新中国成立后拆旧建新的城市化进程,饱经沧桑的近代建筑现状令人堪忧。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在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中没有保留下来,被完全拆除。特别是位于镇江老城中心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都不见踪...[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破坏及新中国成立后拆旧建新的城市化进程,饱经沧桑的近代建筑现状令人堪忧。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在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中没有保留下来,被完全拆除。特别是位于镇江老城中心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都不见踪...[继续阅读]
镇江文物局制定的《文物法规手册》中规定有“镇江文物保护办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镇江市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准则”等,特别是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镇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从整体空间环境到历...[继续阅读]
早在2007年12月,同济大学就对山巷以西的历史地段进行过保护方案的研究,但是直至2012年,仍未能看到针对这一带文物建筑真正有效的保护行动,这与2002年的《镇江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提出的保护纲要有较大的差距。从2002年至今...[继续阅读]
近代时期,镇江的建筑类型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一方面,部分传统建筑类型逐渐减少或消失,如官衙建筑、祠堂建筑、寺庙建筑等;另一方面,类型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更强的近代建筑类型出现了,如西方宗教建筑、交通建筑、学校建筑...[继续阅读]
镇江的宗教建筑中数量最多的是佛教建筑,其规模和建筑级别都是最大最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伊斯兰教和道教建筑若干。此类建筑基本上是依山傍水分布:运河西基本上从云台山周围开始,沿宝盖山北侧一线,经何家门,直至阳彭山和润州...[继续阅读]
明清以来,镇江设道署、府署、县署和将军署、都统署等。传统衙署建筑在民国之后大都改建或者拆除,已无从考证,但从1810年(嘉庆十五年)的镇江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城内的衙署建筑分布,如图2-3。清末,行政建筑主要集中在鼓楼岗...[继续阅读]
随着镇江近代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建设,电报、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市政交通类建筑逐渐出现。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它们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它们是一个近代城市文明发展和城市近代化的物质基础。借交通优势...[继续阅读]
到了近代时期,商业建筑及其分布有三大显著特征:(1)商业建筑的分布呈现明显变化的趋势,即从晚清的大市口、五条街一带转向集中于大西路一带的商埠区和港口附近。近代之前府城内一直是商业的集中地带,特别是大市口中心、南门...[继续阅读]
镇江在清道光年间就已有专业的医疗机构,如中医普仁诊所和安仁堂等,多具有慈善性质。开埠后,西方教会在中国的传教事业除了通过教堂,还通过相关的教会机构来实现,教会医院就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早期专业的西方教会医院自...[继续阅读]
镇江传统的教育机构以府学、县学、书院和私塾为主。1905年,近代教育的变革使得新的教育制度取代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出现了新式学堂,这不仅是文化教育的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从重视个体教育到重视教育制度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