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最早由查里斯·沃科特(Charles D.Walcott,1850—1927)于1909 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中开展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时发现的。这种化石是一种没有外壳的软躯体生物印痕,与寒武纪常见的三叶虫化石不同,包括蠕虫、水母、非...[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最早由查里斯·沃科特(Charles D.Walcott,1850—1927)于1909 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中开展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时发现的。这种化石是一种没有外壳的软躯体生物印痕,与寒武纪常见的三叶虫化石不同,包括蠕虫、水母、非...[继续阅读]
以惠廷顿(Harry Whittington) 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小组自1966 年对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开始重新研究,揭示出20 多个新的门一级动物类别的存在。根据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的研究,1989 年哈佛大学斯蒂芬·古尔德在《奇妙的生命》一书中...[继续阅读]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活在距今5.7 亿至5.4 亿年地球上的一类形态和结构特殊的生物,由R. C. Sprigg 于1946 年发现于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同位素鉴定5.5 亿年前的石英砂岩中。当年Sprigg 在评估废弃的铅银矿时在石英砂岩中首先发现了类似水母...[继续阅读]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是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之一。梅树村动物群一词最早来自1977 年钱逸提出的“梅树村阶动物群”,是我国南方前寒武系底部没出现三叶虫化石前小壳动物化石的总称。依据钱逸1999 年统计,截至...[继续阅读]
1984 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到云南澄江县的帽天山上采集金臂虫化石标本时,发现了一些保存附肢的软体节肢动物化石和其他非三叶虫化石。这些化石在保存上和形态上与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中的化石非常相...[继续阅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开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1962 年,祖卡坎德尔(Zuckerkandl) 和鲍林(Pauling) 在对比了来源于不同生物系统的同一血红蛋白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之后,发现其中的氨基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以...[继续阅读]
自达尔文开始,动物的寒武纪大爆发被解释为化石保存差异造成的假象,或因地层保存得深而没有被人们发现。其实随着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发现了寒武纪之前的地层和化石,如埃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现代...[继续阅读]
1997 年在陕西宁强寒武系底层发现了磷酸盐化胚胎化石,表明寒武纪早期动物的发育是直接的。这一重大发现与Davidsont 等提出的非直接发育假说存在冲突。1998 年瓮安陡山沱组“海绵动物”和“多细胞藻类与后生动物胚胎”化石(图...[继续阅读]
150 多年前有名法国天主教徒在热河省凌源县看到一些房子是用鱼儿砌起来的,回国后他向神父戴维汇报了此事,并以天主的名义起誓,这事儿是真的。1862年戴维来到今辽宁省凌源市附近考察,果然发现这里薄薄的淡黄色石板上遍布着很...[继续阅读]
热河生物群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近30 年来的重要发现和研究,热河生物群生物化石组合的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热河生物群的典型成员不仅包括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狼鳍鱼,还包括其他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