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谱牒无论是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很大的发展。唐人编修的《唐人典》把史部分为十二类,最后一类便是谱系,说明当时谱牒相当普遍。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议论史表时,曾主张将谱牒编入“国史”,“列于百官之下”,更表明唐代对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唐代谱牒无论是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很大的发展。唐人编修的《唐人典》把史部分为十二类,最后一类便是谱系,说明当时谱牒相当普遍。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议论史表时,曾主张将谱牒编入“国史”,“列于百官之下”,更表明唐代对谱...[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发展到唐代,其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记载唐代皇族的谱牒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编修皇族谱牒的制度,是参考历代王朝编修皇族谱牒的办法而发展起来的。①中国的古代社会,实行君主世袭制与勋亲分封制,因而历代...[继续阅读]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存在官修谱牒和私修家谱并茂的局面,到了宋代,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趋势。一是官修公谱废绝,随着科举制度进一步实施、唐末农民大起义和五代连年战乱,门阀士族制度受到致命打击,官修姓望氏族谱已失去实用价...[继续阅读]
私修家谱尽管因五代战乱受到很大破坏,但宋代自仁宗以后却逐渐恢复发展,到南宋更是私修家谱盛行。私修家谱在宋代获得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封建政府的支持与倡导。以前,史学家认为宋朝政府对谱牒,不论是官修还是私...[继续阅读]
宋仁宗统治年间,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苏洵,为适应当时社会上对族谱功能、编撰体例的新需求,各自编撰了本家族的家谱——《欧阳氏谱图》和《苏氏族谱》,提出了新的编修家谱宗旨、原则、体例与方法,带动了整个宋代私修家...[继续阅读]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于至和二年(1055年)开始编修本族《苏氏族谱》。苏洵论述自己作谱原因时说:“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继续阅读]
欧阳修编修的《欧阳氏谱图》与苏洵编修的《苏氏族谱》诞生于同一时代,均具敬祖、收族的道德功能。他们创立的五世图式谱法,对后世修谱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氏谱图》与《苏氏族谱》在编修体例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1.图传同...[继续阅读]
有宋一代,其编修家谱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相比较,在编修宗旨、编修形式、谱图之法、家谱内容、续修时间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编修宗旨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修谱主要是为选官、婚配服务,具有明显的“别选举、...[继续阅读]
由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于2004年7月鉴定的皖籍收藏家收藏的《(浙江金华)叶氏家谱书画卷》,为宋元时期家谱,系一幅高32厘米、长480厘米的长卷。③全卷由5段集成:引首为南宋状元张孝祥篆书“簪缨继世,清白传家”;首...[继续阅读]
在宋代的姓氏谱牒文献中,有两部著作值得重视,一是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二是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先介绍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古今姓氏书辩证》,邓名世撰,子椿年补成,40卷。邓名世为宋抚州临川人,字元亚...[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