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 列表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共有 54 个词条内容

4.1.4 蓟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分区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在天津市范围内共划定5个禁采区,面积222.13km2。5个禁采区均分布在天津市蓟县山区,作为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地区。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和天津市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实际情况,所有其他地区均划定为限...[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4.2.1 蓟县地质灾害情况简介

    伴随着以往北部山区矿山的开采和南部平原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质灾害的隐患日益显露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本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隐患越来越引起天津市政府的重视。1958年7月11~14日,全...[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4.2.2 蓟县地质灾害分布图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蓟县北部山区共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175处,其中崩塌106处,滑坡54处,泥石流15处。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占灾害点总数的60%、31%和9%。灾害隐患点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泥石流,按规模统计,以小型为主,特大型...[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4.2.3 蓟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图

    4.2.3.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1.黄崖关—前干涧—石炮沟高易发亚区(Ⅰ-1)该区位于蓟县山区最北端,面积17.80km2。本区地形地貌类型为中低山,海拔一般大于500m,分布的主要断裂为黄崖关断裂。区内分布的灾情点8处,其中崩塌1处、泥石...[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4.2.4 蓟县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图

    4.2.4.1 地质灾害高危险区(A)1.黄崖关—前干涧—小西沟高危险亚区(A-1)该区位于蓟县山区西北端,面积34.22km2。潜在地质灾害点18处,其中崩塌14处、滑坡1处、泥石流3处,体积规模均为小型。威胁人口127人,威胁财产1695万元。2.九山顶—梨...[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4.2.5 蓟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

    4.2.5.1 重点防治区(Z)该区重点防治区分布在下营镇、穿芳峪镇、白涧镇、许家台镇、官庄镇、渔阳镇、罗庄子镇7个乡镇,面积150.20km2,地质灾害共计103处。重点防治区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区。1.津围公路、前干涧、庙沟、小平安重点防...[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5.1 地质公园工作情况简介

    200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土资发[2001]388号文)建立蓟县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进行了“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查清地质遗迹的分布和特征,发现地质遗迹景点86处,并归纳为7个景区,分...[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5.2 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12月10日批准建立。它的前身是“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地质类自然保护区。天津市政府把《建设好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列为200...[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5.3 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

    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地质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985年揭碑。保护区北起长城脚下的常州村,南至蓟县县城北部的府君山,长24km,平均宽约350m,面积9km2。景区地貌从北至南分别为中山...[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5.4 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

    盘山是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三盘暮雨”。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屹立于京东、津北,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盘山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寺院与皇家园林共称...[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