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 列表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共有 54 个词条内容

6.1.5 蓟县平原区第I含水组水文地质图

    蓟县是天津市地下水最丰富的地区,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有较大的供水意义,是当前工农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平原区松散层主要可划为第Ⅰ、Ⅱ两个含水组,局域基岩埋深较大区存在第Ⅲ含水组。第Ⅰ含水组底界埋深可划在60~70m、第Ⅱ...[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1.6 蓟县平原区第Ⅱ含水组水文地质图

    第Ⅱ含水组水文地质图的编图方法与第Ⅰ含水组相一致。第Ⅱ含水组同样是蓟县平原区当前工农业供水的一个主要取水层位。蓟县平原区第Ⅱ含水组以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受山前冲洪积扇裙及河流冲积扇的控制,从北向南,综合岩性分...[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1.7 蓟县岩溶水文地质图

    1.山区裸露型岩溶水其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含水介质为高于庄和雾迷山组以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以潜水为主。由于基岩裸露,地形坡度大,水交替迅速,岩溶裂隙发育,涌水量多在1000~3000m3/d,局部大于3000m3/d。自东向西形成穿芳峪、磨...[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1.8 蓟县水文地质剖面图

    本图主要反映了蓟县平原区及山间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含水层垂向分布规律。在山前平原下部,分布着浅埋隐伏岩溶水,形成了蓟县城关、大康庄、宝坻-下仓等岩溶储水构造,含有水质优良、水量丰富的岩溶水;平原地下水的分布...[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1.9 蓟县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根据开采资源模数,可分为4个水资源区[资源模数(M)单位:104m3/(a·km2)]。(1)资源丰富区(M>30):主要分布于于桥盆地,该带含水层颗粒粗,厚度大,有利于降水和河水入渗补给,同时又有来自上游丰富的侧向径流补给,开采条件下可形成较大的...[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1.10 蓟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区划建议图

    本图主要反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补平衡状况、开采潜力及合理开发利用方向。地下水资源量数据采用天津市环境地质研究所与蓟县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于1995年共同编写的《天津市蓟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报告》。...[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2.1 蓟县环境工程地质图

    1.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蓟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中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南部为平原和洼地。本区岩石地层由太古宇、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构成。根据地层建造类型、结构和岩石强度特征划分为6种岩石类型,14个工程...[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2.2 蓟县场地类别分区图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场地类别进行划分,场地类别划分是依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两者确定。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石层)顶面的距离。等效剪切波速是以20m以上土层...[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2.3 蓟县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图

    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对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依据场地稳定性(场地地震效应、活动断裂、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级别。场...[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

6.3.1 蓟县土壤类型图

    根据收集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资料编制而成。蓟县土壤类型分类表蓟县土壤类型图...[继续阅读]

蓟县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