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主诉诊疗 > 列表
中医主诉诊疗 共有 259 个词条内容

三、“症对”“症队”与病证的关系

    (一)“症对”“症队”的概念及其诊病辨证意义症状是疾病病理本质的外在反映。由于疾病的病理有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复杂的常涉及许多环节,形如病态链或病态网,各病理环节间的关联程度不同说明各症状在部位、性质、时间等方面...[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一、症与证素的关系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其依据是病证表现出的症状。因此,症状与证素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症状是现象,证素是本质。如气短、乏力、神疲、...[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二、证素与证的关系

    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性表现,证素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则和重叠涵盖关系,临床所做的具体证名诊断都是由证素相互组合而构成的。自朱文锋教授创立“证素辨证学”以来,相关研究如火如荼,在证候的规范、计量,证素的选定和规范等...[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一、证与疾病的辩证关系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病”是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失调所表现出来的病变全过程的概括,对认识疾病的全过程具有战略指导性,代表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证”是疾病在...[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二、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

    (一)同病异证同病异证是指在同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阶段性地表现出不同的证,即所谓“同病异证”。提出“同病异证”的初衷,是强调中医辨证论治所体现的个体化特色。西医的疾病诊断注重患者共同的病理基础,但对体...[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一、治法的基本内涵

    治法,是在辨清病证,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根据层次不同有治疗大法、具体治法之分,根据治法组合多少有单一和复合之分。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证(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为治疗大法。如表证...[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二、常用治法

    从整体层面上,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从治疗大法的角度提出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大类,沿用至今。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一、根据病因、病位、病性确定治法

    证是疾病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的概括,证能够揭示病变的机制和发展趋势,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一)依据病因确立治法利用病因理论分析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二、根据疾病程度确定治法

    辨证论治的核心之一就是要依据疾病的轻重浅深以确定具体的治法:如就血瘀之治疗而言,血瘀轻症时疼痛较轻,如为不荣则痛时予以四物汤加减养血活血为主;血结胸膈时表现为胸胁胀满不舒或时有刺痛可予涤除胸膈瘀血之血府逐瘀汤...[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

三、根据传变规律确定治法

    疾病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势,其传变规律可概括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学家们则用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表示温热病和湿热病...[继续阅读]

中医主诉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