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 列表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共有 96 个词条内容

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少见。特点是全部或部分胆管树(包括胆囊)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炎性过程。常伴有其他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占50%~75%。【诊断要点】1.临床上有进行性梗阻性黄疸。2.除外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如:胆系结石、胆系手术、胆汁性...[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五、Mirizzi综合征

    是指胆囊颈或胆囊管或胆囊切除后残余的胆囊管内嵌塞结石及伴发炎症,累及并压迫肝总管,产生肝总管梗阻。【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间歇性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间歇性黄疸等。【诊断要点】1.胆囊管、胆囊颈与肝总管伴行。2.胆囊...[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一、胆囊腺肌增生症

    为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本病曾用名称有:胆囊壁内憩室症、腺瘤、腺肌瘤病、囊腺瘤、增生性结节性胆囊炎、囊性胆囊炎、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ssinus)等。常与胆固醇沉着症及胆囊神经增生症同时存在...[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二、胆总管腺肌瘤病

    极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进行性阻塞性黄疸。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ERC)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能显示病变范围和形态。...[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三、胆囊胆固醇沉积症

    指因代谢障碍以致过多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质沉积于胆囊壁粘膜固有层的组织细胞内,形成突出于胆囊粘膜表面的黄色小颗粒。40岁以上多见。男:女为1:3。手术切除胆囊中发现率为23%。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或息肉型)。一般无临床表现...[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一、胆囊良性肿瘤

    发生率很低,一般低于1%~10%。肿瘤中除较常见的乳头状瘤和腺瘤外,尚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及嗜铬细胞瘤等,均极少见。【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可有右上腹隐痛,腹胀或恶心。偶有右上腹绞痛、发热,甚至黄...[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二、胆管良性肿瘤

    相当少见,手术中发现率为0.02%。常发生在靠近壶腹部的胆总管远段,肝总管少见,肝内胆管罕见。以乳头状瘤和腺瘤居多,其他有脂肪瘤、纤维瘤、类癌及来源于许旺细胞的粒性成肌细胞瘤等。(一)乳头状瘤和腺瘤(Papillomaandadenoma)乳头状...[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三、胆囊恶性肿瘤

    (一)胆囊癌(Carcinomaofgallbladder)胆囊癌较少见。多见于45岁以上者,女:男为4:1。【临床表现】长期右上腹部疼痛史,近期加重,且可放射到右肩背区域。有恶心、呕吐、纳差、消瘦等症状。大多数病人有右上腹部肿块。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四、胆管恶性肿瘤

    (一)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癌较为少见,尸检发现率为0.26%~0.5%。男多于女。多发生于50~70岁。胆管癌大多为腺癌,其次有鳞状上皮细胞癌等。好发于较大的胆管。肝门区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临床表现】起病隐袭,右上腹胀...[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

五、继发性胆系肿瘤

    (一)继发性胆囊肿瘤极少见。恶性肿瘤转移到胆囊的途径有:1.全身性血行转移来自黑色素瘤者约占2/3。2.直接蔓延由邻近脏器和组织的恶性肿瘤(如:原发胃和胰的肿瘤)和肝门区转移肿瘤直接对胆囊的浸润。3.种植转移来自胃、结肠和...[继续阅读]

肝脏、胆囊、胰脏及脾脏疾病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