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 列表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共有 239 个词条内容

七、病例介绍

    患者43岁,女性,主诉“反复腰痛3年,加重1个月”。劳累后疼痛出现,休息后可缓解,无夜间疼痛,无间歇性跛行;近1个月腰痛加重,偶伴有左小腿后侧放射痛,无麻木。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诊断为“L4~L5、L5~S1椎间盘源性腰痛”,入院行...[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发展史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1984年由法国介入放射学家Deramond和Galibert最先提出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其本意是用于治疗颈椎侵袭性血管瘤,他们根据关节置换手术中填塞骨水泥的经验,首先采用了经皮穿刺椎体后注射骨水泥治疗1例C2椎体侵袭性海...[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二、经皮后凸成形术的发展史

    尽管十几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PVP仍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由于直接注入骨水泥不能将骨折塌陷的终板复位,因而不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而残留的后凸畸形将影响脊柱功能及遗留疼痛;而且向无空间...[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PVP适应证主要应用于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包括:(1)新近发生的椎体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病例:女,83岁,腰背部疼痛、不能坐立5天。无外伤史。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史,3年前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年前...[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与PVP基本相似:(1)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2)椎体转移性肿瘤(溶骨性破坏)。(3)引起疼痛症状的椎体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4)Kummell病。(二)禁忌证与PVP基本相似:1.绝对禁忌证(1)有神经压迫症状...[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三、手术节段的判断与选择

    老年性腰背痛有多种原因,约80%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活动受限与丧失生活自主能力。疼痛多位于骨折椎部位,有时疼痛可牵涉或放射到周围躯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通常数周后自行缓解甚至消...[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一、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四项、生化全套、乙肝病毒标志物、HIV抗体、梅毒血清学实验、胸片、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不论是骨质疏松还是转移瘤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多年龄...[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二、手术步骤

    (一)体位与定位胸腰椎病变患者俯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床,避免腹部受压,轻度屈髋屈膝,尽可能让患者无不适感并腰部松弛,对于不能耐受俯卧位者采用侧卧位。体外用克氏针定位目标椎弓根,在标准正位透视下,如选择左侧穿刺则穿刺点位...[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三、术后处理

    术后需询问患者有无局部胀痛、下肢麻痛等特殊不适,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心电监护6h,经卧床休息后一般第2天可根据疼痛改善情况配戴颈围或腰围下床活动,通过椎体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及是否有骨水泥外漏,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四、病例介绍

    病例1:女,74岁,主诉“背部疼痛2周余”,无外伤史,无法行走,卧床翻身困难。体格检查:胸椎后凸畸形明显,T6棘突压痛、叩击痛(+)。诊断:T6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局麻下行“T6椎体成形术”,术前VAS评分8.5分,术后1.5分(图4-3-6)。病例...[继续阅读]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