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精神疾病
疾病

概述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导致认知、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总称。大体可分为功能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现今对心理疾病最热门解释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脑部结构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经化学异常,可能是由于基因或环境伤害(如胎儿酒精综合征)引起的。举例来说,许多被诊断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另外,有些人认为神经传导不平衡也会导致精神疾病。许多的遗传和双胞胎研究都证实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与遗传有关系。
2.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3.社会因素
社会学家认为重大创伤事件和情境会导致精神疾病。例如遭受战争或遭受重大疾病时,人们有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贫穷、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的人们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
(1)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2)情感错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3)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不正常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4)敏感多疑: 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变化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听等幻觉的症状。
(5)睡眠障碍: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2.常见症状
(1)感知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错觉、幻听、幻视、幻触等;
(2)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不连贯、思维贫乏、思维散漫、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等;
(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等;
(4)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
(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等;
(6)定向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等;
(7)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
(8)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等;
(9)动作行为障碍:躁狂发作、木僵、蜡样屈曲、模仿动作、强迫动作;
(10)意识障碍嗜睡、混浊、昏睡昏迷谵妄状态、梦样状态;
(11)自知力障碍:自知力缺失等。

检查

病史检查也是诊断精神病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找到脑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并且精神障碍的发生和病理与脑器质性疾病相关。

诊断

根据病史、妄想、幻觉、错觉、情绪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等特征,结合脑脊液检查、X线片、CT、MRI、精神心理评估量表测定等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

1.对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治疗躯体病,若精神障碍不致影响躯体病的治疗,则可不必专门治疗或仅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如:
(1)设法脱离致病环境,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精神治疗。
(2)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预防各种反应性精神障碍。
2.对功能性精神障碍,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药物疗法、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

1.开展病因研究,为根本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因预防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我国已有多所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专家从事有关精神疾病的遗传、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病因明确或基本明确的精神疾病,已开展了病因预防。
2.加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药物及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4.扩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队伍,提高精神医学专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非专科医务人员也应具有必要精神科,加强宣传,改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偏见,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5.广泛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