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前者为呼吸道内的伪膜、干痂、血凝块、干酪样物等堵塞;后者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通常所指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属外源性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取出异物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时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病因
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前者为呼吸道内的伪膜、干痂、血凝块、干酪样物等堵塞;后者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通常所指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属外源性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
临床表现
1.与异物的大小、异物的停留部位、时间有关
按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其产生的症状可分为四期:
(1)异物进入期 当异物经声门误呛入气管时,患儿会出现剧烈的呛咳,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可以出现憋气,满脸通红甚至口唇发绀、窒息;有时伴呕吐或咳吐出异物碎块。大多数异物较小,进入气管后,随之被吸入支气管,所以异物进入期剧烈症状时间较短,数秒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异物深入,呛咳、憋气
(2)安静期 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异物较小停留在小支气管内时,可无任何症状。
(3)刺激与炎症期 异物刺激局部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并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喘、痰多等症状。
(4)并发症期 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咳脓痰、呼吸困难等。此外,可引起肺不张、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隔或皮下气肿。
2.异物停留在喉、气管或支气管内表现的症状各有其特点
(1)喉异物 喉异物一般为不规则,尖锐或有棱角样物品如果壳、发卡、动物骨片等。当异物呛入呼吸道时会出现痉挛性高调咳嗽、憋气。随后异物多停留在声门、声门下,较大异物可以直接导致窒息,较小异物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声嘶等。
(2)气管异物 表现出刺激性呛咳、憋气、呼吸困难。较小的异物(如花生衣、瓜子、塑料膜等)贴附气管壁,症状可以暂时缓解;或随气流在气管内上下活动,出现阵发性咳嗽,颈前气管可扪及拍击感,听诊可闻拍击音,并伴有气流通过气道狭窄处产生的明显喉鸣;较大异物会引起窒息。
(3)支气管异物 异物较小,容易落入一侧支气管。停留时间久或是植物性异物易合并细菌感染,产生脓性分泌物,发展为肺炎。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一般呼吸困难并不明显,以呼吸声增粗,呼吸稍加快或活动时气促为主。双侧支气管异物则可出现明显吸气性三凹征的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
异物造成支气管不完全性堵塞,出现阻塞性肺气肿;如完全性堵塞支气管,肺组织萎缩,形成一侧肺不张或一叶肺不张。
检查
1.胸透+胸片;
2.CT;
3.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确定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诊断
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经过、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检查,多数病例诊断不难。
1.异物吸入病史:有进食呛咳、憋气史。
2.上述典型的临床经过、症状和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或一侧呼吸音消失。
治疗
取出异物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时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
1.避免给3~5岁以下小儿吃整个的花生、瓜子、豆类食物和能放入口、鼻内的小玩具。
2.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将异物误吸入气道。
3.教育儿童不要口含物玩耍,如已发现,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能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闹吸入气道。
4.加强对昏迷及全麻患者护理,防止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活动的义齿应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