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酒精性肝病
疾病

概述

酒精性肝病俗称酒精肝,是因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结构异常和(或)功能障碍性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本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病因

本病仅发生于部分饮酒患者,故酒精引起的进展性肝病或硬化可能不完全具有剂量依赖性。除过量饮酒外,空腹饮酒、酒的种类、性别、种族、遗传易感性、服用某些药物、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异常、合并慢性肝炎等诸多危险因素也可增加本病的发生和进展风险。

临床表现

初期表现为脂防肝,症状不明显或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缺乏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加重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压积(MCV)和缺糖基转铁蛋白(CDT)等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其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大于2、缺糖基转铁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和平均红细胞压积升高较特异。
2.CT检查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
3.B超检查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增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第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诊断

1.中国现行诊断标准为:①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大量饮酒,折合乙醇量>80g/d;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②可无症状,或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缺乏、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③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压积和缺糖基转铁蛋白等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其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2、缺糖基转铁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和平均红细胞压积升高较特异,禁酒后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较慢。④肝脏超声检查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⑤排除嗜肝病毒感染以及药物、中毒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符合第1项,同时有病毒性肝炎感染证据者,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病伴病毒性肝炎。
2.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可进一步进行临床分型诊断:①轻症酒精性肝病:肝脏生化指标、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②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符合脂肪肝标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或γ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微异常。③酒精性肝炎: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于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可伴有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肝衰竭表现,常伴有内毒素血症。④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

治疗

无论酒精性肝病处于任何阶段,完全戒酒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但需要注意预防酒精戒断综合征,多呈急性发作过程,常表现为四肢抖动、出汗和幻觉等,严重者可呈搐搦状态或癫痫样痉挛发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镇静治疗,并纠正以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为主的营养失衡,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预后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疗1个月左右时,肝内脂肪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一至两年消失。酒精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酒精性肝硬化伴有酒精性肝炎患者预后较差。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