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他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病因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与病前性格特征和环境因素有关。偏执症状极易发生在偏执性人格或素质比较敏感的人,具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容易激动、自尊心强、自命不凡、自我中心、爱好幻想等特征。环境中的精神病因素可能是主导的原因。社会隔离也与其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行为
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机能性幻听
在听到一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3.读心症(被揭露感)
他脑子想什么,耳边就听到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声音在说他所想之事。
4.评论性幻听
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强制性思维
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
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思维被夺
认为死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
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想一些问题;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检查
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PET中文译名为派特,是一种非创伤性的用于探测体内放射性核分布的影像。p/>2.颅脑MRI检查:颅脑MRI检查是对脑部进行MRI检查,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
3.SPECT显像。
4.CT检查。
5.脑代谢显像。
6.脑蛋白质代谢显像。
7.脑氧代谢显像。
诊断
1.以持续、固定、较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精神活动常无明显异常,病程虽长,无精神衰退。
2.自知力丧失,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3.妄想持续3个月以上。
4.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治疗
1.药物治疗
(1)急性期治疗 可用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舒必利、五氟利多等药物。
(2)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
(3)休克治疗。
2.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卫生教育
(1)认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①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②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③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②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③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④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预防
1.开展遗传咨询,对已处于婚育年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症状没有消失以前,应建议避免结婚和生育,特别是当双方都患过精神分裂症时尤其如此。
2.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早发现、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复发多与周围环境中的不良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营造一个友爱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曾经出现过精神症状的人,尤其应注意关心和爱护,避免给予不良的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