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表皮样囊肿
疾病

概述

表皮样囊肿又名表皮囊肿、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好发于青年、儿童。通常无自觉症状,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时常伴红肿、疼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病因

表皮样囊肿部分为原发性(即病因不明),部分起源于破坏的毛囊结构或外伤植入性上皮。

临床表现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和躯干上部更为常见。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结节,临床上可见一中央孔,代表了该囊肿所起源的毛囊。囊肿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微小表浅的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表皮样囊肿通常无症状,挤压可挤出具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这是患者就医的常见原因。

检查

组织病理:通常为单发性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上皮与表皮组织或毛囊漏斗部的上皮相似,囊内充满角质,有时可见一些角化不全细胞。早期囊壁有数层鳞状上皮,间或有颗粒细胞。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必要时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应与多发性脂囊瘤脂肪瘤及神经纤维瘤鉴别。

治疗

手术切除可治愈。囊肿的去除可通过完整切除,或切开囊肿挤出囊内容物和囊壁完成。如果未能去除完整的囊壁,囊肿可能复发。继发感染的表皮样囊肿可能需要切开引流,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皮损内注射曲安西龙有助于加速炎症消退。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