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肝脏炎性假瘤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学说
临床上IPT可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性反应的表现。有报道复发性胆管炎伴有IPT,可推测胆管上行性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过程与上述表现有关。
2.免疫反应学说
IPT组织学上有大量浆细胞出现,从而考虑可能是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所致的免疫病理反应。许多学者认为闭塞性静脉炎变化与Riedel甲状腺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纵隔纤维化的血管改变的性质相同,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检查
1.部分患者有贫血、白细胞总数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沉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少数可有ALP、ALT、γ-GT、LDH升高,HBsAg阴性,AFP多为正常。
2.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Doppler为少血。如果肿块位于肝脏表面与腹壁有炎性粘连,常可在声像图上发现。
3.CT扫描肝脏无硬化表现,脾脏不肿大,病变部位呈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小的炎性假瘤很难与肝癌相鉴别。但注射造影剂后与血管瘤鉴别较易。
4.MRI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肝脏表面光滑,门静脉不扩张,脾脏不肿大,肿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附近血管无受压、变窄、移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且边界清晰。选择性肝脏血管造影对于通过上述检查不能诊断者具有重要意义,炎性假瘤表现为无血供或无血管增生像,这一点可与肝癌相鉴别。
诊断
该病无明确临床症状,多为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炎性假瘤的最后诊断仍须病理学的诊断,手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治疗
绝大多数炎性假瘤因误诊或不能排除肝癌而施行剖腹手术,故手术治疗是肝脏炎性假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明确诊断,切除病灶。但手术方式报道多样,原则上应根据病灶位置及范围而定。
预后
肝脏炎性假瘤发展缓慢,症状较轻,未见严重并发症及癌变,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