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体征。女性的乳房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许多妇女自己发现的肿块只不过是正常乳腺凸起的区域,在月经来潮之前,这些肿块会变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触及。
病因
1.内分泌失调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3.人为因素
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4.饮食结构不合理
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疾病。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5.长期服用雌激素
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增生等疾病。
临床表现
临床上查到的乳房肿块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如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等,少数为乳腺癌。乳腺腺病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发现多个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结节,可被推动。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单发,触诊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且可活动。乳腺囊肿是乳腺组织老化时形成的肿大的小叶,肿块是光滑的且可移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摸到一圆形质地较软的肿物,直径一般在0.3~1cm,多数伴有乳头溢液。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常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边缘不整,表面欠光滑,多位于乳晕深处,大小常在3cm以内。乳腺结核初起时多为孤立结节,逐渐形成一个至数个肿块,边界不甚清楚,易与皮肤粘连。乳房肿块中仅少数为癌,乳腺癌的肿块多为单发结节,边缘不规则,多数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
检查
1.x线摄影
年轻妇女之乳房组织较致密,因此乳房X光通常并不适用于年轻的女性(30岁以下)。乳房X光摄影是一种相对较为方便的筛检方式,但X线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足以排除乳癌的可能性。
2.超声波
可有助于判别肿块属于固体或囊状结构,如属囊状结构,医生可能会考虑用细针抽取水瘤的液体作化验,再决定是否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检查。
3.活组织检查
可说是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式,医生用特定方法取得病人乳房的肿块组织后,再对有关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检验。
4.针吸活组织检查
以细针吸出肿块之部分组织,主要能提供细胞形态学的资料,肿块组织内部结构的检查则靠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5.切除式活组织检查
施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之下)尽可能切除全部的肿块组织作病理检查。
诊断
乳房摸到肿块比较容易诊断,结合乳腺X线检查(钼靶照相)和乳腺彩超,必要时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近年来由于诊断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发现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比例不断增加,乳腺X线检查可以发现乳腺内微小钙化,即细沙粒样钙化或针尖样钙化,产生钙化的病变良性居多,其中1/5~1/4为癌,目前可以通过立体定位活检来明确诊断。还有些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是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可以通过溢液的细胞学涂片或乳管镜检查来帮助诊断。乳腺佩吉特病又名湿疹样乳腺癌,临床表现很像慢性湿疹,乳头局部奇痒或伴灼疼,乳头、乳晕皮肤发红、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以至乳头回缩,常伴有乳头溢液。早期应与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鉴别,确诊还应依据病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大多数炎性乳腺癌也是临床摸不到肿块,乳腺呈弥漫性变硬增大,局部皮肤红、肿、热、痛、酷似急性炎症,不同的是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常在正常范围,应与急性乳腺炎鉴别。还有一种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就是隐匿性乳腺癌,这种乳腺癌乳腺内的原发病灶往往很小,仅1~2毫米,临床查体很难发现,而是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乳腺X线检查对发现原发灶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乳腺内摸不到肿块的极少数人绝不是不可能患乳腺癌,乳腺内摸到肿块的多数人可以不是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