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肉芽肿性唇炎又称米舍尔肉芽肿性唇炎,本病应与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唇部肿胀、唇血管神经性水肿、克罗恩病、Ascher综合征等相鉴别。大多在青年或中年发病。可能与链球菌、分枝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对钴、桂皮、可可等的过敏反应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链球菌、分枝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对钴、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过敏反应,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亦有文献报道可能与慢性根尖周病、鼻咽部炎症等有关。女性患者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
病理
以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特征,多位于固有层和黏膜下,有时可见于腺体及肌层内。慢性炎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至肌层黏膜腺、血管、淋巴管周围,胶原肿胀,基质水肿,血管扩张增厚。有的标本可无特征性肉芽肿,只有间质和血管改变。
临床表现
大多在青年或中年发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起病及进程缓慢,一般无创伤及局部感染病史。上下唇均可发病,但上唇较多。一般先从唇的一侧开始,唇红黏膜正常色。肿胀局部柔软,有垫褥感。肿胀以无痛、无瘙痒、压之无凹陷性水肿为特征。病初肿胀可以完全消退,但随多次复发后则不会完全消退。随病程发展蔓延至全唇并波及邻近皮肤。唇肿至平常的2~3倍,形成巨唇,并出现左右对称的纵行裂沟,呈瓦楞状。裂沟中可有渗出液,唇红区呈紫红色。肿胀区皮肤初发色淡红,反复发作后转为暗红色。除口唇肿胀外,面部的其他部位亦可以出现肿胀,如颊、鼻、颌、眶周组织等。牙、舌、龈、颊黏膜大致正常。局部淋巴结可肿大。
诊断
1.多见于青壮年,病变多在上唇,可同时累及下唇。
2.唇肿发展较快,唇增厚向外翘起。质地稍韧有弹性,无可凹性水肿,不出现糜烂溃疡。
3.患处初起色红,日久呈暗红色,并有沟裂形成,反复肿胀,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4.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病理检查可见黏膜下肌层形成肉芽肿。
治疗
可用泼尼松、可的松、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治疗。对皮质类固醇疗效不佳或为避免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副作用,可选用氯法齐明、甲硝唑等药物。氯法齐明,该药可能发生轻度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约20%的患者治疗后皮肤有红铜样色素沉着,通常治疗结束后,此症状逐渐消失。为预防此副作用,治疗期间应避免日光暴晒。甲硝唑又名灭滴灵,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偶见头痛、失眠、白细胞下降、排尿困难等。服药期间应禁酒。
抗生素类药物可用米诺环素。手术治疗可在反复发作形成巨唇后考虑,修复唇部外形,但复发率较高,术后仍须采用其他治疗措施防止复发。去除牙源性感染及与牙有关的病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