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婴儿贫血
疾病

概述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6-14岁者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 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者为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病因

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可能有:缺乏造血原料,如缺铁等;急性和慢性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等;溶血;骨髓抑制。
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红细胞缺陷、红细胞生成不足等疾病,均可导致婴儿贫血。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
2.慢性贫血症状,轻者仅见皮肤、唇及黏膜苍白、厌食,体重不增,常因并发感染而加重贫血;重者乏力心悸、气促甚至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充血性心力衰竭
3.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4.消化系统症状,口腔炎,萎缩性舌炎,时有呕吐腹泻,因牛奶过敏者可有胃肠道出血
5.神经系统症状,淡漠,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可有精神行为异常。
6.其他,毛发无光泽、易脱落,指(趾)扁平、薄、脆,甚至反甲,异食癖。精神迟滞。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2.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蛋白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4.有关病因的检查
如多次粪潜血,尿常规检查等,视病情而定。

诊断

1.病史特别是喂养史、临床表现;
2.血象特点如血红蛋白下降,铁代谢指标下降,必要时行骨髓检查;
3.铁剂治疗有效。一般网织红细胞于服药后2~3天后开始上升,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可作为有效指标。
4.贫血程度分类: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分为四度:①轻度,血红蛋白值下限90 g/L;②中度,血红蛋白值下限为60 g/L;③重度,血红蛋白值下限为30 g/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 g/L。新生儿血红蛋白144-120 g/L者为轻度,血红蛋白值下限90 g/L者为中度,血红蛋白值下限60 g/L者为重度,血红蛋白值<60 g/L为极重度。

治疗

1.病因治疗
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
2.铁剂治疗
铁剂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应选择溶解度大、易吸收的二价铁盐进行治疗。
(1)一般以口服铁剂为主。口服铁剂以两餐之间为宜,用药时间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足贮存铁。
(2)注射铁剂治疗。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慎用。其适应证为: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存在影响铁吸收的胃肠疾病;严重贫血急需改善者。
3.输红细胞
一般不必输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为: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合并感染者;急需外科手术者。

预防

1.胎儿期合理安排母亲饮食,母亲孕期发现贫血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储存铁量。
2.提倡母乳喂养
3.婴幼儿期合理添加辅食,平衡饮食结构。
4.对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宜1-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