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输尿管狭窄(stricture of ureter)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输尿管管腔部分或全段较正常管腔狭小,管腔的连续性虽然没有中断,但已引起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梗阻和肾积水。真正的输尿管狭窄是明确、持续存在的,且有输尿管腔内病理性狭窄的病变,其部位固定且永不会变化,可以通过输尿管内插管行输尿管肾盂造影而证实。其临床表现为患侧腰痛、腰胀,并发感染时有畏寒、发热或脓尿,双侧输尿管狭窄可出现尿毒症表现。治疗目的是恢复输尿管管腔的连续性及其功能,解除梗阻,根除感染,挽救和保护肾功能。当绞痛发作时,首先应该使症状缓解,而后再选择治疗方案。
病因
除先天原因外,炎症、损伤和手术瘢痕是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1.患侧腰痛,有时可触及积水的肾脏。
2.并发感染时有畏寒、发热或脓尿。
3.双侧输尿管狭窄可出现肾衰竭,甚至尿毒症表现。
检查
1.B超检查
可见狭窄段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了解肾皮质厚度。
2.核素肾图
可见梗阻型肾图,了解肾功能。
3.静脉肾盂造影(IVP)
显示肾积水程度,狭窄的部位。如果患侧上尿路不能显影,需要结合其他手段进一步检查。
4.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
如果输尿管导管能通过狭窄段,可确诊输尿管狭窄水平及狭窄段长度。如果输尿管导管不能通过狭窄段,则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判断狭窄段水平及可能长度。
5. CT尿路成像(CTU)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两者均可很好地显示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程度。
诊断
1.泌尿系、腹腔、盆腔手术史。
2.腰痛,上腹部囊性包块。
3.B超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可以帮助确诊。
鉴别诊断
应与输尿管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肿瘤性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黏液癌等。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发病年龄为20~90岁,男性比女性为多,约4:1。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起源于输尿管本身,以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大多数(90%)为移行细胞癌。
2.输尿管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加强蠕动以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3.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导致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早期病例,临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有时女孩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脱出于尿道口外,可自行复位。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
4.放射性输尿管炎
放射性输尿管炎的病理改变包括: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纤维化、溃疡形成及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等。放射治疗的近期、远期均可引起放射性输尿管炎,可引起输尿管腔狭窄及上尿路扩张积水。
治疗
治疗目的是恢复输尿管管腔连续性及其功能,解除梗阻,根除感染,挽救和保护肾功能。当绞痛发作时,首先应该使症状缓解,而后再选择治疗方案。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可行经皮肾穿刺行狭窄部冷刀切开,球囊扩张放内支架,也可行开放性/腹腔镜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型手术。
2.输尿管狭窄段短
可用输尿管镜直视下将输尿管扩张导管插过狭窄部扩张输尿管,留置D-J管。
3.输尿管下段狭窄
腔内扩张失败可切除狭窄行膀胱再植、腰大肌悬吊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或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型术。
4.输尿管上中段狭窄
腔内扩张失败,可切除狭窄端端吻合,狭窄段长切除后可行肠道代输尿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