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胃气上逆
中医

概述

胃气上逆(adverse rising of stomach-qi), 中医认为胃以降为和,胃气上逆是指胃的气机逆转向上所引发的病症,表现有呕吐呃逆(打嗝)、干哕、不思饮食、腹胀等。临证宜辨证施治,用和胃降逆的方法治疗。西医治疗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以对症治疗。

病因及常见疾病

本证常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痰饮内停,情志所伤,或久病等导致邪气扰胃;或脾胃虚弱,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其病位在胃腑,可由本腑自病而成,亦可因他脏有病影响而生。证有虚、实、寒、热之分。
可见于急、慢性胃炎,幽门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憩室,膈肌痉挛,食管和胃肠道神经官能症,胆囊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检查

1.胃镜检查对胃气上逆病因不明确,行胃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与钡餐检查相比较,内镜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2.腹部B超检查
怀疑胃气上逆是胆石症,胆囊炎或肝脓肿肝癌等肝胆病变引起者,应首选B超检查,B超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或诊断依据。
3.CT或MRI检查
如考虑胃气上逆是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则应及时行颅内CT或MRI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或性质,如胸部或腹部病变在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时,也可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胃气上逆证的虚、实、寒、热。由寒饮、痰浊、食积、胃火等引起的属实证。因久病胃气大虚,乃至胃气衰败,过服寒凉药物引起的胃气上逆属虚。实证的胃气上逆,如外邪犯胃者,常兼表证。若饮食停滞者,则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若肝气犯胃,见呕吐吞酸,胀痛连胁。若痰饮内阻,则呕吐清水痰涎。虚证的胃气上逆,如脾胃虚寒,则食入作吐,完谷不化,脘腹冷痛。胃阴虚者,时作干呕口渴,胃脘部有灼热感,苔光剥。

治疗原则

1.中医治疗原则:和胃降逆,并结合辩证,结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全面施治。
2.西医采用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