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动过缓(bradycardia),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治疗心动过缓,如果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患者的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
病因及常见疾病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还可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等。
1.全身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减低、高血钾、碱中毒、食管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药物性
一些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心脏血管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洛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鉴别诊断
与心律不齐相鉴别。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象。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制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