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疾病

概述

输血治疗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输血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输血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目前,输血技术飞速发展,由于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逐渐减少,但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时有发生,因此还应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对血制品进行必要的处理,严格规范输血操作。

病因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性别、受血者体质、输血次数、血液制品品种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发热
为最常见的反应,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停止输血,同时予以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
2.过敏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改变,严重情况下可发生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表现。
3.传播疾病
输血可以传染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疟原虫感染,被污染的血也可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
4.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
是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有较高的死亡率。
5.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在增加了输注成本的同时,影响了输注效果,危害病人的健康。
6.其他
一次输血量过多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肺淤血等。多次输血或输红细胞,可导致铁负荷过量。异体输新鲜全血(富含白细胞),可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入枸橼酸钠(ACD)抗凝血或血浆,可引起或加重出血。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尚可引起酸碱失衡、枸橼酸中毒、高血钾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了解输血后是否存在输血反应,以及输血反应的类别和严重程度。

诊断

根据输血史,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输血反应,并区分其类型,了解严重程度。

治疗

输血后过敏反应的处理:①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剩余的血液不能再输。②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
对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处理:①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②给予患者阿司匹林。③对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

预防

输血是有风险的,我们医务工作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反应者应输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少白细胞的血小板。有条件的可以做HLA配型或IgA抗体鉴定,选择与受血者HLA同型的洗涤红细胞,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血液保存液,并严格消毒采血和输血器具,可以彻底去除输血器具中的热原,使热源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几乎绝迹。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