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纤维蛋白原定量
检查

概述

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在凝血酶催化下,生成纤维蛋白,又可以聚合成细丝状,再在血浆蛋白稳定因子(因子Ⅷ)及钙离子的催化下,最终成为凝血块,完成止血过程。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定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先天性或后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监测凝血酶治疗或防凝抗栓剂治疗等。

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方法很多,一般有亚硫酸钠-双缩脲法、消化定氮法、加热法、比浊法、快速法及稀释全血凝固法等。比浊法原理是用12.5%亚硫酸钠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乳白色混浊,混浊的程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正相关,然后与标准管比浊,测其含量。

临床意义

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具有双重生物活性,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因此纤维蛋白原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子,与心肌梗死和中风呈正相关。在某些急或慢性感染、烧伤休克、严重组织损伤及外科手术均可见纤维蛋白原升高。癌肿、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血栓性静脉炎、淀粉样变性、急性心肌梗死塞后、X线治疗后和一些正常妊娠及月经期等也可见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当严重肝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下降。纤维蛋白原定量还可以用于溶栓治疗、蛇毒治疗(如用抗栓酶、去纤酶)的监测。

正常值参考范围

200~400mg/dl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