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护理

概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AR)是指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如果疾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状态时,由于正常的显性基因的作用可以掩盖致病基因的作用而并不发病,只有在纯合子时才发病,这种疾病就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其子代表现的性状,可能在亲代并不表现。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携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其致病基因可以向后代传递。

特征

1.由于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的传递与性别无关,因此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2.患者的双亲往往无病,但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者同胞中1/4会患病,正常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为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患者子女一般不发病,系谱中看不到连代传递现象,病例往往是散发的。
4.近亲婚配时,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者明显增高

子代患病风险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是由两个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婚配所生的,因此,患者的双亲必然是携带者。两个杂合子携带者婚配所生子女中,将有1/4个体是该病患者。在他们表型正常的子女中,有2/3的可能是携带者。

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婚配。子代表型全部正常,但其中有一半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常见疾病

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镰状细胞贫血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
1.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是因β-珠蛋白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构成镰状血红蛋白(HbS),取代了正常Hb(HbA)。镰变细胞引起血黏性增加,易使微细血管栓塞,造成散发性的组织局部缺氧,甚至坏死,产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同时镰状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2.白化病
白化病是一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1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络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黑色素生物合成减少或完全缺乏所致。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呈白色或粉红色,毛发呈白色或淡黄色,同时伴有弱视畏光眼球震颤等。
3.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儿出生时正常,一般在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早期可有神经行为异常如兴奋、多动或嗜睡等,随后可表现为智能发育滞后明显,严重者出现肌张力低下、惊厥等。此外,还可伴有色素减少,皮肤干燥,尿液可呈特殊的鼠尿臭味。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