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耳后瘘管是乳突局部或邻近组织的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破坏所致。
病因
1. 脓肿破溃
耳后骨膜下脓肿溃破或切开排脓后,未做乳突手术,乳突和中耳内的病变未去除,当并发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破溃后,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即形成瘘管。
2.乳突手术
尤其是通过耳后切口的单纯乳突切开术,或因乳突气房未彻底清除而继续流脓,或因乳突外侧骨壁凿去面积较广,皮肤缺损范围较大,以致不能愈合,也是形成瘘管或瘘孔的原因。
3.外耳道疖肿
当疖肿向周围扩散时,可引起耳后骨膜上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耳后瘘管。
4.其他疾病
如乳突结核、中耳癌及耳道恶性肿瘤等破坏骨质后,穿破皮肤而形成耳后瘘管。先天性耳颈瘘管感染可于乳突附近形成脓肿,穿破后经久不愈形成耳后瘘管,但临床上极为少见。
临床表现
1.患者可为儿童或成年人。
2.瘘管愈合封闭后,致脓液引流受阻,可复发耳后肿痛,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一般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且常有耳后骨膜下脓肿的溃破(或切开排脓)和反复发作史。
4.瘘管通畅时,除局部排脓外,无其他症状。
检查
1.望诊
耳后乳突部见皮肤有不规则破损,开口周围有时略高起或被水肿肉芽阻塞,此即耳后瘘管。周围皮肤可表现为暗红色充血、肿胀、糜烂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或者瘢痕。
2.触诊
局部触诊时软组织有凹陷感。用探针自皮肤开口处探入,可触及乳突骨皮质破坏处。
诊断
耳后瘘管诊断很容易,但是必须辨别其来源。耳源性耳后瘘管是指并发于化脓性乳突炎的瘘管,用探针探查时可通入乳突,或可触及粗糙的骨质甚至死骨。
治疗
1.通过耳内切口再作乳突根治术。
2.小的耳后瘘管经刮除局部的肉芽组织,必要时进行缝合后多可闭合。
3.较大的耳后瘘孔,可用转移带蒂皮瓣的移植来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