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患者多为50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损害视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最主要的原因。除年龄外,与患者的种族(白种人多)、性别、家族史等有关。由于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患者日益增多。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不同分为两型:干性和湿性。
病因
确切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衰老和退变是引起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1.干性黄斑变性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缓慢,患者视力不知不觉地减退,可有视物变形,双眼程度相近。病程早期眼底后极部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类圆形的玻璃膜疣,可以融合,色素上皮增生或萎缩,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后极部色素紊乱,进一步出现边界清晰的地图样萎缩区。发展到晚期,该区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见到裸露的脉络膜大血管。
2.湿性黄斑变性
表现为突然单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出现中央暗点,另一眼可能在较长时间后出现症状。眼底后极部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其中有时会见灰黄色病灶,即可能为新生血管。
检查
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造影等眼科专科检查。
诊断
根据症状、眼底检查、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造影可诊断。
治疗
1.干性黄斑变性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光动力治疗。
预后
黄斑变性预后较差,晚期呈永久性视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