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水样便
症状

概述

水样便是指稀水样的粪便,外观清稀,通常肠黏膜无破坏,主要由病毒感染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引起。

病因

1.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腺病毒性肠炎等。
2.细菌感染:如霍乱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等。

检查

1.体格检查
主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脱水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2)便常规:粪便外观多为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下检查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可判断有无炎症或出血。
(3)直接镜检:多用于食物中毒的辅助诊断。将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做涂片,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及染色特性判断相关细菌类型。
(4)便培养: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排查,分离培养可判断病毒的类型。
(5)血清免疫学检查:适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排查,进行相关血清抗体检测可判断病毒类型。
3.影像学检查
假膜性肠炎腹部X线检查常有肠黏膜增厚、小肠胀气,部分肠麻痹者表现为肠梗阻。钡剂灌肠可发现肠管边缘呈“毛刷”状、指压痕征和散在的圆形、不规则充盈缺损。气钡双重造影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但必须小心操作,防止肠穿孔发生。

鉴别诊断

水样便常见于以下疾病。
1.轮状病毒性肠炎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多数伴发热,病程较短,一般3~5天,多数具有自限性。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
2.霍乱
急性起病,多以突然腹泻开始,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样便,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
3.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部痉挛性疼痛,继以腹泻,呈水样便或稀便。呕吐最突出,呕吐物可带胆汁黏液和血丝,重症可因剧烈吐泻引起脱水、虚脱肌肉痉挛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

治疗原则

水样便是指稀水样的粪便,外观清稀,通常肠黏膜无破坏,主要由病毒感染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引起。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