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阴疣状黄瘤是一种好发于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于1971年由Shafer首次描述并命名,发病率约0.046%,白种人较黑种人具有易感性,各年龄段几乎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
病因
有关外阴疣状黄瘤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炎症、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有关,一些学者发现本病常在病变局部有其他病损同时存在,如伴有感染的表皮痣、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原位癌甚至病变部位曾患过寻常型天疱疮。
临床表现
外阴疣状黄瘤好发于口腔黏膜及外阴部位,发生于女阴者主要侵犯阴唇、阴道,皮损为孤立的慢性生长性病变,外观为疣状、乳头状、盘状扁平隆起或呈颗粒状,有蒂或无蒂,界线清楚,颜色可呈正常肤色、淡红色、棕黄色、淡黄色或灰白色,最大径一般小于2厘米,但大者可达4厘米,生长缓慢,无任何不适或有轻微触痛,平均病程为数月,最长可达30年。
检查
肿瘤标记物检查,血常规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发症
并发感染。
治疗
外阴疣状黄瘤可手术切除,CO2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
预后
并发有恶性鳞状细胞癌时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