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白细胞输注主要是指浓缩中性粒细胞输注。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等作用,对入侵的细菌进行围攻吞噬和杀灭,使机体达到抗感染的目的。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被废弃,研究认为其对机体并无保护性作用,治疗性粒细胞输注也呈日益减少趋势。由于白细胞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适应证
1.严重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功能障碍:如白血病、淋巴瘤、儿童慢性肉芽肿、肿瘤患者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以及新生儿败血症。
2.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内无效者。
方法步骤
具有适应证时,应尽早输注粒细胞,且剂量要大。由于存活期短,应每天输注一次,连续5~7天,直至感染被控制为止。儿童输注粒细胞的剂量较成人大。可将1U浓缩粒细胞悬浮于300~500ml血浆中,通过有过滤装置的输血器缓慢静脉滴注,在1~2小时内滴完,输注前不必常规用药。
注意事项
1.输注前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
2.浓缩粒细胞在制备后尽快输注,以免降低功能。
3.输注的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不能多于1×1010个,输注时必须用有标准滤网的输血器。
4.大量研究认为,预防性粒细胞输注并无保护性作用。
5.粒细胞输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寒战与发热、肺部并发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同种免疫等。为了减少输血并发症,可减慢输注速度,尽量不与两性霉素B联用,防止肺毒性反应;用15~30 Gyγ射线照射1分钟后再输给患者,可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发热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非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剂等。
6.输注后要观察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感染是否控制,体温是否下降,不能以外周血中的粒细胞绝对值是否增加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