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全血输血
治疗

概述

将供者血液采集到含有抗凝剂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即为全血。血液是由液态血浆和自由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它是一种红色、具有黏性、不透明的液体。已经加入保存液的血液在沉淀或离心后可分成两部分:上层略带黄绿色的液体是血浆;下层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如果未加抗凝剂,离体血液将会发生凝固,出现胶冻状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小,渗出一层澄清的黄绿色液体,称为血清。

种类

1.保存的全血
(1)常用的全血是保存在4±2℃的全血。
(2)公认的质量标准是输注24小时后,受血者循环血内存活的红细胞数应至少尚存70%。
2.新鲜全血:一般认为采血后24内的血液为新鲜全血。事实上,具有抗凝功能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保存液的作用而大部分丧失,具有吞噬、抗炎作用的中性粒细胞,8小时内也失去治疗功能。

优点

占全血容积40%的红细胞和占全血容积60%的血浆及血浆蛋白均存在,其保存液使全血稀释,输注时更加通畅。

功能

1. 运输功能
(1)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自外界经消化器官摄入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各组织器官。
(2)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肌酐、尿素、酸性代谢产物以及过多的水分,也通过血液经肾、皮肤、呼吸器官及肠道排出体外。
(3)在发挥运输功能中,血红蛋白携带氧、运铁蛋白携带铁等。
2.调节功能
(1)机体各组织要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等。当这些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机体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血浆具有比较恒定的酸碱度,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要求适宜的酸碱度,而血浆酸碱度可通过组织间液影响全身组织细胞酸碱度,故保持血浆酸碱度的恒定极为重要。
(3)血液能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表散发,保持体温恒定。
3.免疫防御功能
(1)血液中的白细胞对外来物具有吞噬作用,并将其消灭。
(2)血浆中的抗毒素、溶菌素等多种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
4.凝血功能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具有凝血、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急性大量出血:如产后出血、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患者丧失大量血液,红细胞和血容量明显减少。这时要迅速恢复和维持患者的血容量,以防止休克
(2)体外循环:心肺手术时,常用体外循环机,以往常用全血作泵的底液,现主张配合白蛋白和晶体液,可冲淡血液,降低血液黏度,以避免术后发生肾衰竭
(3)血液置换:新生儿溶血病,经过换血可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2.禁忌证
(1)有高热过敏和溶血等输血反应史者应禁忌输注全血。
(2)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肺水肿,若伴有严重贫血会加重心力衰竭,此时可考虑缓慢输注压积红细胞。
(3)血液透析、同种器官移植或预期需长期反复输血者,一般不宜用全血。
(4)其他:如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色病等应禁忌输血。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