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窦道是指机体组织感染、坏死,经体表排出体外后而形成的一个开口于体表的、不与体内空腔脏器相通的潜性盲管,可发生于软组织、脂肪、肌肉甚至骨质等。常见的有腹壁切口感染后引流不畅或切口内遗留异物造成的腹壁窦道,骨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质坏死形成的慢性窦道,外伤或手术后异物残留形成的慢性窦道等。
病因
窦道的形成主要与感染有关,多种原因所致的伤口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在慢性炎症、脓肿或异物的刺激下,逐渐增生、肥厚,形成窦道。如果窦道清除不彻底或异物、坏死组织残留,会使窦道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局部外口红肿,常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异味明显,通道形态多样,多为细而狭长。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取创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可查看窦道位置及形态。
(2)造影检查 可以明确窦道的深度、方向及与深部组织的关系等。
鉴别诊断
发生于腹部,尤其是肛周的窦道,要注意与瘘管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窦道较浅的患者效果较好。
2.手术治疗
(1)腔隙不深窦道 对于潜行腔隙不深的简单性窦道,可在局部麻醉后用刮匙搔刮窦道,以清除其内的肉芽或坏死组织及线头等异物,保持窦道创面清洁,用凡士林纱布或合适的敷料轻轻填塞引流腔隙,每日换药,促使窦道由底部逐渐变浅而痊愈。
(2)顽固性窦道 对于腹壁窦道、慢性骨髓炎窦道等,手术切除是其最佳治疗方案:①先行CT检查,确定窦道位置及形态,确定手术范围;②术中向外口注入亚甲蓝注射液,沿染色部位彻底切除管道壁及病变组织,缝合封闭创面;③若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切口张力高,无法直接缝合,可局部转移皮瓣覆盖、封闭术区切口。
3.其他疗法
(1)换药 清除窦道表面坏死组织,可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刺激创面肉芽生长,促进愈合。
(2)负压吸引 清除窦道表面坏死组织后可进行负压吸引治疗。
(3)物理治疗 可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或红外线照射。
预防
1.腹部手术要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切口,避免腹腔脓性渗液外溢污染切口。
2.如果创口感染可能性较大,应避免用丝线缝合,采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3.切口止血彻底,缝合时层次对合正确,避免无效腔残留。
4.有引流管等异物存在时应注意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且换药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5.伤口一旦感染化脓,应及早切开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换药,防止伤口假性愈合,形成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