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真皮
护理

概述

皮肤覆盖于体表,从外至内依次为表皮、真皮、皮下层。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分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真皮突起无数乳头,嵌入表皮深面,真皮深面借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浅筋膜相连。真皮一般厚1~2mm。

组成

真皮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纤维、基质构成,并有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及其他细胞成分。
1.纤维
(1)胶原纤维: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分,由直径为70~140nm的胶原原纤维聚合而成,其直径2~15μm,多呈束状。
(2)网状纤维:是幼稚、纤细的未成熟胶原纤维,直径0.2~1.0μm,仅见于表皮下、皮脂腺、毛细血管、毛囊及汗腺周围。
(3)弹力纤维:由微原纤维和弹力蛋白构成,直径1~3μm,呈细束,多与胶原纤维交织缠绕。
2.基质
是由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黏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构成,即蛋白多糖,充填于胶原纤维及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具有亲水性。
3.细胞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其次为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作用

皮肤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真皮,真皮浅层内的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相互作用,并通过其合成的细胞因子互相调节,对免疫细胞的活化、游走、增殖分化,免疫应答的诱导,炎症损伤以及创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细菌入侵时也可在此引起炎症反应和超敏反应。

组织病理学改变

1.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障碍
包括血管扩张及充血、真皮水肿、出血、血管管腔闭塞及栓塞、淋巴循环障碍等。
2.变性
包括真皮变性、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变性、淀粉样变性、胶样变性及弹性纤维变性、嗜酸性变性、黏液变性、胶原溶解、色素沉着、脂质沉着、钙沉着等。
3.坏死
常见的坏死类型有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渐进性坏死。
4.其他
凋亡、炎症、肉芽组织与肉芽肿、结缔组织增生及硬化等。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