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又称Grover病、丘疹性棘刺松解性皮肤病,是以红棕色水肿性丘疹或丘疱疹,日晒后皮疹加剧为皮肤表现,并以局灶性棘刺细胞松解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皮肤疾病。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皮肤白皙者。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光线对此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多数患者在光照后发病或皮损加剧,也有学者认为此病与遗传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皮肤损害常见于锁骨附近皮肤、胸骨区、背部上方、颈根部,也可见于上腹部、面部、耳郭及四肢。皮损呈红棕色、皮色,为直径1~3mm的水肿性丘疹或丘疱疹,有时中心有角质栓。皮疹可散布亦可聚集,光照可引发皮损或使皮损加剧,患者自觉瘙痒,无全身症状。
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1)组织活检可见表皮内棘层肥厚,表皮内有局灶性棘刺松解,形成裂隙,裂隙内可见棘刺松解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毛囊内亦可发生棘层松解现象。表皮内可有海绵形成,少数棘刺松解细胞可在海绵形成区域内或其附近。
(2)电子显微镜检查见棘刺细胞桥粒内分离,桥粒数目减少,核周张力丝聚集。
(3)免疫荧光抗体检查为阴性。
2.实验室检查
(1)少数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少数患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
(3)细胞涂片常见棘刺松解细胞,部分可见圆体细胞或谷粒细胞。
诊断
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在好发部位皮肤出现皮色或棕红色、直径1~3mm水肿性丘疹或丘疱疹,皮损可在光照后出现或加剧,病理检查有局限性棘刺松解现象,表皮内海绵形成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应同痤疮、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红色粟粒疹、疱疹样皮炎相鉴别,本病可在光照后出现或加剧,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局限性棘刺松解现象,表皮内海绵形成,可以此与其他疾病鉴别。
2.在病理上还应同天疱疮、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毛囊角化病等鉴别,本病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棘刺松解,可合并海绵形成,结合患者皮损出现部位和特点即可鉴别。
治疗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患者应注意避免各种理化刺激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轻症患者可予以止痒治疗,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对难治性患者可采用口服阿维A、异维A酸、糖皮质激素等,皮疹控制后需减量维持。亦可采用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黑子(PUVA lentigines)光化学疗法和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
预后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在数周至数月内可自行缓解,部分长期受光线损伤的男性患者可持续较长时间,部分病例可持续数年。
预防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患者通过避免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理化刺激,可减少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