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脉搏波传导速度
护理

概述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指心脏每次搏动射血产生的沿大动脉壁传播的压力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僵硬度的简捷、有效、经济的非侵入性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脉搏波传导速度可反应大、中动脉系统的弹性状态,具有无创、简便、有效和可重复的特点,同时可以反映动脉功能的实时改变。

原理

大动脉血管具有弹性储器作用,维持动脉持续血流和缓冲动脉血压波动,脉搏波是沿动脉管壁传播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运用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通过血管产生波动(即脉搏波)的传导速度加快这一原理,测量两次心跳之间的波动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

适应证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卒中患者。
2.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3.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
4.5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
5.心血管患者术后、用药后评估。

检查方法

可用压力感受器或多普勒超声信号方法检测不同部位的脉搏波。受检者取仰卧位,确定两目标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将压力感受器探头置于该处,测量这两点之间的体表距离,同时记录脉搏波传导时间,并通过计算机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

临床意义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脉扩张性、僵硬度、管壁厚度和血液黏稠度密切相关,可为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筛选及评价提供客观的检测指标,对动脉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动脉功能与患者预后
(1)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靠指标,而且还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的监测指标。
(2)大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可在血管疾病患者或卒中高危人群中进行此项检查以评估大动脉功能。
(3)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预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有利于患者二级预防和改善预后。
2.评估药物改善动脉弹性作用
通过观察药物干预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以判断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