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疾病

概述

痂是皮肤损害内部或其表面的浆液、脓液或血液干燥后而形成的块状物,常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脂类物质、细胞碎屑、细菌或真菌。痂的形成情况与皮损渗出物有关。不同原因导致的痂,其表现及治疗方式不同。

病因

有些痂的形成与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外伤、皮肤外科术后等有关,如黄癣导致的黄癣痂是由黄癣菌感染引起的。有些痂的病因尚未明确,如湿疹皮炎所致的浆液痂。

临床表现

痂的形成情况与皮损渗出物有关。渗出物较稀薄时形成菲薄而带韧性的痂,见于某些湿疹样皮炎;较稠厚并含有细菌、真菌、细胞碎屑等,形成较厚而脆的痂,易脱落,如黄癣痂;较多且黏稠,可堆积成层,形成显著高于皮肤表面的牡蛎壳样痂,见于晚期梅毒或晚期雅司病。痂脱落后,若损害炎症继续发生,则会继续结痂,若炎症逐渐消退,只产生鳞屑,甚至恢复正常。浆液性分泌物干涸后形成黄绿色痂,血性分泌物干涸后形成红黑色痂,脓性分泌物干涸后形成黄绿色痂。焦痂是一片失去生机的棕色或黑色干燥组织,会自然脱落,留下深浅不一的溃疡,常由梗死或压疮等局部缺血或热、电或化学灼烧及白喉杆菌等细菌所致。

检查

肉眼观察皮肤损害内部或其表面的浆液、脓液或血液干燥后而形成的块状物。
1.脓液性结痂所结的痂多浓稠、多为淡黄色。
2.浆液性结痂多为清澈透明的结痂。
3.血痂为溃疡表面血性成分所结成的暗褐色的痂。

鉴别诊断

通过病史、发病过程、皮肤外观表现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相关病因鉴别诊断。
1.脓液性结痂所结的痂多浓稠、多为淡黄色。
2.浆液性结痂多为清澈透明的结痂。
3.血痂为溃疡表面血性成分所结成的暗褐色的痂。

治疗原则

不同类型的痂,其治疗方式不同。 
1.黄癣痂 
口服灰黄霉素,灰黄霉素是安全有效的内服药。在服药的同时,要每天用温水及肥皂洗头,每隔7~10天剪发一次,连续5~6次,并外用治疗霉菌病的药物。注意卫生,避免抓挠。 
2.牡蛎壳样痂 
见于晚期梅毒或晚期雅司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3.血痂 
外用尿囊素,尿囊素为皮肤愈合剂,具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帮助上皮增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伤愈合。尿囊素一方面有助于伤口的结痂保护,另一方面又可帮助脱痂。血痂还可用盐水冲洗辅助脱落。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