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皮肤温度调节
护理

概述

皮肤温度调节是指皮肤感受温度变化向体温调节中枢输送相关信息,通过血管和汗腺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在温度学中有两种温度,即核心温度(Tc)和皮肤温度(Ts)。核心温度是指脑、心、肺等深部器官的温度。所谓的正常体温就是指核心体温,一般在37℃左右,此时人体的组织及器官处于最佳功能状态。皮肤温度是指人体外围组织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皮肤温度是在核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但是当汗液快速蒸发时,皮肤温度可低于环境温度。若皮肤处于过热或过冷环境中时间过长,皮肤温度高于45℃或低于18℃时,会造成皮肤的损伤和疼痛。

过程

皮肤温度的调节,可通过以下环节。
1.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是控制部分,人体的恒温为37℃,此温度称为参考温度。当下丘脑的温度升高0.01℃时,人体每小时排汗6ml,以利于散热。
2.通过人体本身的导热性,以及皮肤血管的热传递、汗液的排泄来完成皮肤的保温和散热。
3.核心温度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可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等方式进行皮肤与外界环境的热能交换。
4.皮肤内一些细胞具有温度探测器或温度受体的作用,呈点状分布,密度不一,通常被分为热点和冷点两种。热点是在温度升高时被激活,冷点是在温度下降时被激活,从而将冷、热信号反向传至下丘脑,以便调节皮肤温度。

意义

皮肤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能对抗环境的温度变化和体内产生的过多热量,将体温维持在37℃左右。当外界温度升高或机体进行大量运动,肌肉组织产生过多的热量时,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有利于散热。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减少,防止体内热量丢失。若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高热、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及低温意外等。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