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毛细血管扩张症
疾病

概述

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因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微小动静脉呈持久性扩张导致,临床以形成红色或紫红色点状、斑状、细丝状或星状损害为特点的皮肤病。病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呈局限性、广泛性、节段性或单侧性分布,压之褪色,可缓慢发展或长期存在,部分可自行消退,多无自觉症状。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发病无性别差异。

病因

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为血管扩张,各类型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导致血管扩张的原因并不相同:①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同感染相关,尤其是鼻窦感染,口服抗生素对部分患者有效;②单侧样毛细血管扩张发病可能同受累区域血管壁雌激素受体增加和(或)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一般认为血管扩张起源于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小动静脉畸形。亦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见于物理作用或损伤,如放疗、创伤、光损伤,静脉高压亦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症,某些皮肤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和先天畸形也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扩张症可分为4型。
1.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40~50岁女性,亦可见于儿童。皮损可局限性分布于四肢或全身,可散在或融合,亦可沿皮肤神经走形。表现为大片的毛细血管扩张,之后可向上蔓延至股、腹及上肢,多不伴系统疾病和出血倾向。特征为:皮损广泛;皮损呈进行性或持续性;损害在下垂位置时加重;不伴有表皮真皮改变。
2.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
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多见于女性。此型又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大多数为获得性,见于青春期、妊娠期肝脏疾病。皮损呈单侧分布,常局限于三叉神经或上颈椎皮节,可沿布拉斯科线分布,并可累及口腔与胃黏膜。表现为细小点状、线状或星状毛细血管扩张。
3.匐行性血管瘤
匐行性血管瘤好发于20岁以下女性,偶有家族性发病报道。皮损最常累及四肢,而掌跖不受累,初期为单侧分布,后可泛发。表现为多发性微小铜红色、紫色血管瘤性斑点,并倾向变为丘疹,压之褪色,无含铁血黄素沉着和炎症表现,簇集或小片状 分布,表面可有少量鳞屑,外周不断出现新皮损,中央部分消退,形成小环或匐行模式排列和蔓延。病理可见真皮乳头非炎症性毛细血管扩张。
4.蜘蛛痣样毛细血管扩张
蜘蛛痣样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儿童、孕妇,亦常见于肝脏疾病、口服避孕药人群和铝厂工人。皮损好发于躯体上部,尤以面颈部、双手常见,常为一侧性单发,亦可多发。表现为中心红色丘疹性蜘蛛体和周边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中心痣体有动脉性搏动。

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特征性皮损。

诊断

收集患者病史如既往史可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如代谢性疾病,创伤等;通过上述各类型毛细血管扩张症特征性皮损及其分布特点可辅助诊断。

治疗

此病多无需治疗。如因影响美观需消除毛细血管扩张,可选择美容化妆,单极或双极细光电灼针电灼,对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效果好。使用硬化剂注射多适用于小腿皮损的治疗,各种激光如脉冲染料和铜蒸汽激光治疗均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预后

此病可长期存在,缓慢发展,仅影响美观,不影响患者寿命。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