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外耳道乳头状瘤
疾病

概述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中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病理改变与发生与其他部位皮肤上者相同。本病恶变发生率2%左右。

病因

1.病毒感染
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病毒感染可引起上皮局部增生、致发病。挖耳可能是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2.慢性刺激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的脓液、异物长期存留和经常挖耳朵等慢性刺激。

临床表现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多数基底较广。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
继发感染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可形成耳郭周围瘘管,多发生在耳郭的后下方。

检查

检查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偶在耳廓后下形成瘘管。本病有恶变倾向,应注意检查耳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耳部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肿瘤的病理活检可确诊。
应注意与外耳道癌肿及病毒性扁平疣等鉴别,以肿瘤组织的病理活检为准。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较大且基底较广者术后需植皮修覆创面。如病变已侵入中耳乳突应行乳突根治术,有恶变者行术后放疗。
切除范围不彻底者易复发,术后可用硝酸银、鸦胆子油、25%八角莲酯酊或干扰素涂布创面减少复发风险。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