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烧伤脓毒症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为单细菌或多数细菌的混合感染,偶亦可由真菌所致。一般早期多为单一细菌,晚期多为混合感染。多发生于烧伤后2周内,最早发生于第2日,创面肉芽形成后发生的机会较少。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一般以脓毒症为主,可高热(可达42℃以上),也可呈低温(36℃以下),多为弛张热,体温骤升39.5~40℃或反常的下降;心率加快达140次/分以上,呼吸增加,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在发生脓毒症后,原有烧伤后心动过速更显著,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休克等。麻痹性鼓肠亦为常见症状,可伴神志改变,精神症状如谵语,烦躁,幻觉等。食欲减退,腹胀或腹泻。创面可短时变坏,色泽污暗,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增多、易出血。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其深Ⅱ度痂皮见针尖大小的溢液点或出血点,数目在不断增加或渐趋扩大,或肉芽创面灰暗,高低不平,有暗红色的点状坏死;或已成活的皮片不见扩大反而缩小,呈蚕蚀状被侵袭。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作出早期诊断,创面痂下细菌定量大于105cfu/g(菌落形成单位/克),且邻近的正常组织中能找到病原菌。
并发症
易并发休克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
1.正确处理创面
是防治全身感染的关键之一。烧伤休克较稳定后及早清创,外用AgSD(磺胺嘧啶银),尽早暴露创面。抗体休克期间随时更换潮湿的敷料及床垫。48小时后及早翻身,处理并烤干创面,有利于预防感染。对大面积Ⅲ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是预防脓毒症的积极措施。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武器,但必须通过机体才能发挥作用。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临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在治疗烧伤全身感染逐渐失去应用价值,而需要新一代的抗菌药。如革兰阴性杆菌属感染,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可先用丁胺卡那毒素、先锋必(头孢哌酮钠)、新型青毒素Ⅱ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仍选用青毒素G。羧苄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降低,氧哌嗪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唯此两种药物用量宜大。
3.抗生素
在用药方法上,临床未明确细菌学诊断和药敏结果前,可参照创面上分离到的菌种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要用很早,用量足,稀释在100ml葡萄糖溶液或等渗盐水内静滴,每种抗生素单独给予。2~3种抗生素交替滴入,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针对性强者,常常在24~36小时可以看到初步效果。脓毒症症状控制后及时停药。另外,在切除有细菌集落的焦痂时,脓毒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前、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均要静滴抗生素,直到术后3~4天全身情况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