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蚊叮咬
疾病

概述

蚊叮咬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虫咬性皮炎,主要是蚊叮咬皮肤后,将毒液注入皮肤内导致的。蚊叮咬一般高发于夏季和春季,叮咬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皮肤局部红肿、发热、瘙痒、疼痛等,还可出现瘀点、瘀斑、风团、丘疹等。一般蚊叮咬可用外用药物减轻症状,严重过敏者需要接受系统的治疗。


病因

蚊叮咬是由蚊叮咬皮肤导致的,蚊属昆虫纲双翅目,主要包括按蚊、库蚊和伊蚊,只有雌蚊才会叮咬人并吸血。
蚊可被人体表面水分、温度、二氧化碳、雌激素、汗液中的乳酸吸引,找到人的位置。蚊叮咬人的皮肤,在吸血的同时会将唾液注入皮肤内,唾液内的毒素造成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

被蚊叮咬后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皮肤局部红肿、发热、瘙痒、疼痛等,还可能出现瘀点、瘀斑、风团、丘疹等。婴幼儿可能发生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即刻过敏反应、延迟过敏反应,甚至可出现全身反应。


检查

1.体格检查
蚊叮咬主要采用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了解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有无改变,有无出现皮疹、出血、水肿等。
2.过敏原检查
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还可能需要做过敏原检查,如皮肤斑贴试验、点刺试验等,但检查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过敏。
3.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可观察到皮肤被叮咬后的咬痕或靶样损害。




诊断

患者处于夏秋等蚊叮咬高发季节,近期有昆虫暴露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皮肤镜观察到被叮咬后的咬痕或靶样损害是直接诊断依据。


治疗

蚊叮咬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使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或者服用抗组胺药物;皮肤损害面积大,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需要短期内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


危害

1.蚊叮咬可能引起严重皮肤瘙痒,持续用力搔抓可能导致皮肤更加红肿,影响美观,如果皮肤破损又不注意清洁,可能发生感染。
2.蚊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等,人被带有这些疾病病原体的蚊叮咬时就可能患病。


预防

预防蚊叮咬主要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保持生活环境的干燥,防止蚊虫滋生。
2.炎热季节尽量少去草丛、灌木丛、水塘等蚊聚集的地方。
3.傍晚后尽量不要外出,如需外出可穿宽松的长袖衣物、长裤等,尽量不裸露皮肤,如果不可避免露出的皮肤,可以涂抹上专用的防蚊露,或使用其他的防蚊驱蚊用品。
4.家里或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可以使用一些防蚊类的产品,如蚊帐、蚊香等。
5.要勤换衣服、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可以经常用温水清洗,定期曝晒。
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