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慢性肾炎综合征
疾病

概述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病变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包括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病及其他疾病,主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属于肾内科疾病。慢性肾炎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尿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迁延,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

慢性肾炎综合征的病因不完全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损伤。
1.绝大多数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无明显确切病因,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2.慢性肾炎综合征,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乙肝相关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等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综合征多数起病缓慢、隐匿,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的时期,表现也不相同。
1.早期相当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有乏力、疲劳、腰部疼痛、食欲下降、水肿等非典型症状,一般不严重。
2.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功能逐渐受到损害,可出现全身性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眼底出血、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血尿等症状。
3.疾病继续发展,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出现少尿无尿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


检查

1.尿常规
尿常规可见镜下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蛋白管型等。
2.血生化
早期肾功能正常。后期可发现肾功能异常,如尿素氮、肌酐值升高。可伴有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3.肾脏B超
大多患者的肾脏B超显示实质回声增强,肾脏大小正常或稍大。如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可出现缩小。
4.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肾穿刺术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可明确病理诊断。如发现肾小球内固有细胞增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等,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诊断

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大于3个月),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还可以指导治疗。


治疗

临床上,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治疗以减轻蛋白尿、预防肾衰竭、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为目的,主要包括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降压药物和利尿剂来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水肿,防治心血管等其他并发症。
1.限制食物中蛋白的摄入量
根据蛋白尿的具体情况,限制蛋白摄入量,可以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保证热量的摄入。
2.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由于慢性肾炎综合征是包括多种免疫机制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差异较大,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先行肾脏病理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再决定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方案。
3.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1)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噻嗪类无效时,可以改用袢利尿剂。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脱水、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均可能损伤肾功能,应积极进行治疗;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等)也可能损伤肾,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
尤其是大量蛋白尿引起低蛋白血症时,可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性疾病。


危害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会影响肾功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尿毒症,此时的肾脏就不能清除体内所产生的一些毒素、水、酸碱物质,这些毒素蓄积在体内,会对全身各个脏器和器官都有损害。


预后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延缓肾衰竭的发生。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