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 如尿道上裂;②创伤 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③手术 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④其他 各种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表现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4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真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检查
1.测定残余尿量
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2.膀胱尿道造影
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3.膀胱测压
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4.站立膀胱造影
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5.闭合尿道压力图
6.同步检查
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7.动力性尿道压力图
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诊。
治疗
1.保守治疗
(1)雌激素替代疗法 世界各国专家都积极主张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阴道炎、压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有些已绝经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初期,会出现少量“月经”现象,这属正常现象,仍可继续应用,稍后会逐渐消失。由于个体差异对雌激素敏感性不同,应该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下实行个体化用药。既往患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人则不宜使用或慎用。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后,防御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随之下降。因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率极高,雌激素替代疗法和抗感染应同时进行,才可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疗效。
(2)运动疗法 有学者统计分析,约有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加强盆底肌张力的锻炼而使症状得到减轻或获得纠正。其方法为:每日进行45—100次紧缩肛门及阴道运动,每次5秒;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运动,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3)中医针灸疗法 针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张力,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一般采取阴道前壁修补,远期疗效差,且仅限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国外有学者采用无张力“尿道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悬吊带,通过微创手术进行膀胱颈悬吊。手术后,患者体内的纤维组织会逐渐长入聚丙烯网带内,故能有效长久保持尿道支撑,有人把这种吊带称为“柔性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