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气胀
中医

概述

病证名。其解释有三:
1.胀病之一

一名(月真)胀。出自《素问·脉要精微论》。《仁斋直指方·胀证》:“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气虚、气热、气寒亦可致气胀。治宜行气疏导之剂,用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厚朴之类。 
2.即鼓胀

《医碥》卷三:“气胀,又名鼓胀,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乎鼓也。” 
3.眼科病证名

《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无所苦,但气轮一处二处虚虚壅起而不红不紫,或圆或长或中断,隐若鱼腹中之白泡”。即状如鱼胞。治宜泻肺清热,方用泻白散加减,参见状如鱼胞条。

病因病机

1.胃肠道不通畅
(1)上消化道疾患,急性胃扩张、胃排空迟缓或胃轻瘫、各种原因引起的幽门梗阻、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十二指肠淤滞症。
(2)下消化道疾病,肠梗阻、消化道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
2.肝 胆 胰腺疾患
(1)肝脏疾患如肝炎、肝脏肿瘤等。
(2)胆囊疾患胆石症、胆囊肿瘤等。
(3)胰腺疾患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环状胰腺等。
3.全身性疾患
(1)急性感染引起的中毒肠麻痹
(2)电解质紊乱
4.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气胀
(1)进食过快。 
(2)瘟病性吞气。
(3)内镜检查注气过多。
(4)服用产气过多的食物或药物。

辨证施治

1.湿热蕴结
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来化湿清热。
2.寒湿内聚
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
3.脾胃虚寒
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可用理中汤加减来温补脾胃。

饮食调护

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饥饱均匀,一般吃八分饱,勿过食,以适应胃肠的消化能力,吃得太多易发生消化不良胀气。豆制品、土豆、瓜类、豆类等进食过多,易产气而发生胀气,要注意避免。酸牛奶,特别是含双歧杆菌的酸牛奶,能增加肠道中的有益细菌,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对维持肠道内正常细菌的平衡有益,故适当饮用酸牛奶利于肠道内正常功能的恢复,对消除胃肠胀气有益。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